时间:2019-11-05 03:02:27来源:华西都市报
    四川两位青年科学家获“科学探索奖”
    
    陈学伟(右二)在攻克水稻稻瘟病研究中贡献巨大。图据川农大官网
    华西都市报讯(四川日报记者熊筱伟)11月2日,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携手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14位顶尖科学家发起的“科学探索奖”,在北京首次颁奖,共有5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2位来自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自刚,因在高温超导磁悬浮等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这是一种超快的未来交通方式。”邓自刚介绍,通过磁力把列车“浮在空中”,再在一个近似真空的管道中通行,从而尽可能减少摩擦力,实现更经济环保、更高速度。上海浦东机场已投用的磁悬浮列车最快运营时速约430公里,而这种新技术路线时速在600公里以上。
    另一位获奖者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研究员陈学伟。他主要从事水稻抗病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水稻癌症”,稻瘟病会造成水稻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同时对大米质量造成影响。而陈学伟则发现了一种针对性的抗病遗传基因位点,有望让水稻“抗癌之路”从“服药”变为“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减少农药使用。
    “科学探索奖”启动资金达10亿元,主要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岁及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都将在5年内获总计300万元的奖金。
    陈学伟(四川农业大学)
    发现“水稻癌症”抗病基因
    获奖理由
    肯定他在水稻广谱抗病机理及抗病与产量间协同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鼓励他在水稻抗病与高产优质协同调控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探索。
    作为多年从事水稻抗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水稻抗病品种培育的专家,陈学伟在攻克水稻稻瘟病上贡献巨大。
    水稻稻瘟病也被称为“水稻癌症”,是造成水稻减产或者绝收主要的病害,在世界水稻种植区都可发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希望认清稻瘟病的发病抗病机制、寻找稻瘟病的抗性基因,从而最大限度控制稻瘟病发生,以及获得抗稻瘟病优势水稻品质。相关报道显示,陈学伟团队挖掘了对稻瘟病的新型广谱高抗的水稻遗传资源,并阐明了其分子机理。
    2017年6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收录了陈学伟关于水稻抗病性的学术论文。陈学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本体上提高抗病性,水稻的产量和成活率都能得到提高,感病程度会减弱,对水稻高产优质起保障作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
    邓自刚(西南交通大学)
    打造真空管道中的超级列车
    获奖理由
    肯定他在高温超导磁悬浮及真空管道磁浮交通方面取得的成绩,鼓励他持续前进,为人类探索一种更加快速、安全、舒适、节能的未来交通方式。
    37岁的邓自刚已是西南交大“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及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工作,并率先验证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的可行性。
    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邓自刚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试验线,全长45米,曲线半径6米,悬浮高度10-20毫米,最大载重1吨,最高速度时速50公里。实现了当前国际上同等载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及面向实际应用的含转向架、制动、无线通讯、车载实时监测等功能的高温超导磁浮整车系统。
    这项研究,第一次将真空管道和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做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真空管道和磁悬浮技术,都是目前世界上最超前的概念,邓自刚的目标是将这个技术提速至400公里每小时,填补交通工具在350公里至800公里每小时的空白。这个时速范围,融易新媒体,也是邓自刚认为属于磁悬浮和真空管道的生存空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莫凡
    获奖者说
    “对青年科学家的认可更有价值”
    在两位四川科学家看来,获奖代表着肯定,或许比奖金更有价值。
    这次到北京领奖,以前不怎么穿西装的陈学伟,特意从衣柜里把正装翻了出来,“非常珍惜这个荣誉,对我也是巨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