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5 00:05:21来源:沈阳晚报
    
    1967年,我念完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在财贸学校读初一,那年我17岁。当时在上海的大部分犹太人都离开上海或去世了,我感觉到茫茫人海里的孤单……身为犹太后裔的我,那天在一无所知的状况下,突然一辆车停在我家门口,跳下来的人二话不说就把我押了起来……
    我被人赶出了家,由盘龙街被赶到了乍浦路……我居无定所,不断搬家,最后只好逃到养母的家乡高邮乡下去。那一刻,我体会到什么叫“心提到嗓子眼”,几乎要窒息的感觉,那是一种无限恐惧的茫然无措。我非常庆幸自己活了下来。我是接受时代的共同命运的,但是,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我的养母把我推了出来,就是为了侵吞父亲留给我的财产。所以从1967年到1971年,在时代的洪流里,我的人生是空转的,无所事事的。
    直到1971年,21岁的我决定改变现状,就鼓起勇气去相关部门申请上山下乡或者给我一份工作。我到区政府问,然后又到劳动局问……我到处申请,目的就是要一份工作。最后政府出了红头文件,做了工作安排,我就进入上海铜厂工作了。
    我很开心,有了安定的工作,终于可以自食其力,成为一个靠体力吃饭的人。我这么请求并不完全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生活有目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几经奔走,21岁的我正式成为一名铜厂女工。
    最早我是做铜坯工,工作内容是这样的:铜经过热炉烧制后压模,变成一根根铜棒,铜棒产出后,滚在工作台上,需要人工把它放在架子上,接着由铲车把它们铲走。根据不同的订单,铜棒的大小不同。但不管大小,融易新媒体,我们都得快速把铜棒搬到架子上。早期没有机器来搬运,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人力来拉铜,这些生产流程多半是体力活。当时,一天要搬一吨铜,也就是有一吨铜要经由我的手从机器上移到架子上,让后面的工人开着铲车把架子与铜棒铲走,好进行后续加工。搬第一层时很好拿,因为高度不高,等到要搬第四层时就很累了。我也做过钳坯子的工作,就是把坯子放到木架上。铜厂有两三千名工人,有热车间、冷车间、铜管车间,也有工会、食堂。我在铜厂经历了一线工作,任劳任怨地做了半年,且甘之如饴。当时是三班制,有早、中、晚班,因为炉子是24小时一直不停地烧着的。我记得那时最辛苦的就是上大夜班,在寒冷的晚上,炉子又特别热,暖洋洋的,让本来就想打瞌睡的人很容易睡着,因此工作时非常危险,容易出意外。这样的工作,无关自己喜欢不喜欢,能有个安定工作,对我而言,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了。
    14
    沙拉/著
    接力出版社
    明日看点:噩梦——我的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