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4 23:00:03来源:人民政协报
    
    李京华给市政府机关服务局人员培训垃圾分类知识
    “光说没用,得做。”这是中华环保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主任李京华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作垃圾分类宣讲时,一个9岁女生的回应。
    这句话差点让李京华泪目,直言“她给了我们很大动力”,甚至就连这些年坐冷板凳的各种委屈艰辛也在瞬间释然。
    当老师出身的李京华经历丰富,几十年来曾跨政、商等领域发展,最后在15年前选择了环保事业中最难做的垃圾分类。
    李京华直言“一开始很难”,不仅要自己筹资来做,还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央告别人“让我们来讲讲垃圾分类吧!”他们刚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时候,很多居民不配合,也不理解,但是只要宣讲内容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效果也令人惊喜。近10年来,随着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被外界认可,也不再是无人问津,现在这个20人的团队一年要进行近400场的宣讲活动。
    对环保的长期关注让李京华总保有一种紧迫感,在他看来,大自然已经没有留给我们那么多时间去适应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行动的速度”。
    “如果说从现在开始,孩子在幼儿园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垃圾的分类;如果说从现在开始,所有小区的垃圾桶也都分门别类地放好;如果说从现在开始,分好类的垃圾不再一股脑倒回垃圾车里……长此以往,我们又怎会担心垃圾分类无从开始又无疾而终?”这是李京华站在讲台上经常提出的问题。在他看来,说到底,不存在素养高不高,经验多不多,只需要看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愿不愿意去探索去改变。
    “老人和孩子这两个群体,在垃圾分类时,坚持得特别好。”李京华说,每个社区里,来上课的多数是老人,进学校受感染最多的是孩子,这“一老一小”是各家坚持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只要他们上过这样的课,支持垃圾分类,再推进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就事半功倍。令他遗憾的是,消耗资源、制造垃圾最多的中青年人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来仔仔细细地听一堂垃圾分类的讲座。
    令对待垃圾分类毫无保留的李京华欣慰的是,目前,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强制约束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在北京,强制垃圾分类已从党政机关率先启动。去年,2500家左右市区党政机关、2300多家公共机构加入强制分类的队伍,这些公共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商超和旅游景点,基本上覆盖了人群集中、垃圾产生量大的区域。此外,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单位,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当然,我国在落实垃圾分类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要求所有人提升垃圾分类意识,真正做到科学分类、科学处理。”李京华期待,未来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养成能让他意识到“应该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并形成共识,最终转化为全社会一致的行动。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