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30 03:12:05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建民政厅干部、福州永泰白云樟洋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雪梅在村里的玫瑰花田。陈玲摄
    中新网福州4月29日电 (林春茵 陈玲)走进福州永泰白云樟洋村,一尊力钧铜像矗立于修葺完整的力氏祖居前。近处药用玫瑰怒放,远处粉墙黛瓦——已经远非2017年12月,福建省民政厅干部杨雪梅来到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所见的破败乡景。
    
    修葺完整的力钧故居。林春茵 摄
    2021年3月,杨雪梅卸任驻村书记。过去三年,她亲历樟洋乡脱贫攻坚打通“最后一公里”,挖掘培育的“御医故里”文旅IP,引入药用玫瑰种植和麋鹿养殖,为小山村从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蓄能赋彩。2020年1月,杨雪梅被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挖掘“力钧文化”,为乡村赋彩
    从福州驱车前往永泰白云樟洋,一路爬坡,手机信号开始减弱,攀升到海拔600多米的山顶上,就是樟洋村。杨雪梅说,樟洋村常住人口仅200余人,“已经装上太阳能路灯,正再建一个通讯基站。”
    
    力丽女士到访福州樟洋村麋鹿园。受访者供图
    资料显示,力钧(1856~1925)出生在永泰白云乡樟洋村洋口里,字轩举,号医隐,系著名学者、医学家、教育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力钧曾东渡日本,南下新加坡,融易新媒体,出访西欧诸国,首倡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兼用的医学思想,是中国“开眼看世界”,主张中西医并重的先行者。
    力钧家族大多居住在北京。当地仍流传着名医力钧的名气,祖宅虽然破败,也依然保存。乡民视力钧为成功走出戴云山脉的骄傲,然而御医故里樟洋,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难以避免地衰败了。
    杨雪梅初到樟洋村时,把樟洋6个自然村都走了一遍。“这里的生活水平确实还比较低,基础设施差,党建薄弱,村财捉襟见肘,有一个自然村只剩5个老人。”杨雪梅说,如何发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驻村工作重中之重,而挖掘“力钧文化”,成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发力点。
    尽管力钧不为大众所知,但在北京学界,对力钧抱有特殊情谊的大有人在。杨雪梅列出了长长的走访名单:有曾主编《清代御医力钧文集》的中国科学院闽籍院士陈可冀;倾其半生时间研究力钧的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欣;亦有民间收藏了力钧所用显微镜的永泰当地文史爱好者黄以胜;还有若干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首都图书馆、学苑出版社的专家……
    
    杨雪梅为樟洋村玫瑰花节代言。陈玲
    杨雪梅还和村党支部一同拜访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与与力钧颇有渊源的省内高校。
    尽管马不停蹄颇耗心力,杨雪梅诗意地在驻村日记中写道:“他们就像散落漫天的繁星,现在因为要共同地纪念力钧、带动乡村发展而聚合在一起。我亦因与他们有共同期许而共鸣共振。”
    令杨雪梅尤其深有触动的是,尽管多年不曾返乡,力钧后人对樟洋仍葆有深情。2018年1月,力钧曾孙女力丽听闻老家有人进京,激动得一个春节心潮澎湃。“当力丽女士了解到樟洋至今仍有很多人家使用旱厕时,她流泪了。”杨雪梅说,老人家没想到,力钧在世时都已经用抽水马桶了,怎么老家人还这么穷困呢?
    力丽女士回乡了,辗转找到风投基金,为祖父家乡带来巨额投资。她在一篇文章中回顾对杨雪梅的印象:“其实在2017年底,雪梅书记带着政府的扶贫政策来到樟洋村仅一个多月,村民的心里就有了盼头,悄然地变化着,她敏锐地抓住力钧文化这一主题来振兴乡村,后来这个文章就越做越大。”
    
    樟洋村上万棵药用玫瑰引爆乡村游。林春茵 摄
    力丽女士还觉察到,在力钧故居修建落成的典礼致辞中,每当她提到杨雪梅,“老乡就掌声雷动,看得出乡亲们对她的情感。”
    力钧文化勾连起各界对振兴永泰乡村的关注。这两年来,永泰县和白云乡党委政府修缮了樟洋村力钧故居,力钧文化展览馆在永泰白云乡竹头寨落成,为复苏的庄寨注入人文;两次力钧文化研讨会举行,力钧的生平事迹、著作文献和在中西医结合、福建近代高等教育等领域的贡献,得以集中向世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