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6 02:42:01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王镜宇)最近一段时间,“安静的课间10分钟”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北京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紫南家园)自本学期以来试行“20分钟大课间”,把学生们“赶上”了操场。这项试验的推动者之一、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刘忠毅认为,课间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把钥匙。
    刘忠毅说:“青少年肥胖、运动量不足、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困扰着学生、家长、学校,也让教育主管部门头痛。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希望能够改变青少年健康不良的状况。通过多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与抽查,学生体质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由于缺少有效措施和途径,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趋势。包括心理抑郁与自闭在内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加上一年多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高发趋势,已经成为困扰教育教学的问题。”
    刘忠毅注意到,针对上述情况,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北京市教委推行的“课后330活动”。教育部也提出,中小学要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要逐渐提高中考体育分数等。在刘忠毅看来,这些举措的方向是正确的,融易新媒体,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
    作为一名深耕一线的教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刘忠毅认为,改变学生课间时间可能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把钥匙。
    他说:“课间10分钟是学校一直以来实施的。课间的目的是给学生以休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所放松,解决个人卫生问题,同时活动一下四肢。原来学校的建筑以平房为主,即使有楼房,也都是二、三层的小楼,而厕所基本都在楼外,学生下课要跑着上厕所。上完厕所后,学生就在操场上你追我赶,欢声笑语。现在的学校多数都是楼房,上下楼就需要时间,如果课间10分钟让孩子下楼到操场上去,时间太紧张,也容易发生拥挤事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现在的学生,下课基本在楼内上卫生间,然后回到教室。除了大课间操和体育课,学生基本都是在教学楼内活动,见到太阳光的时间和大运动量活动的机会很少。即使现在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学生连续学习、连续在教学楼的时间占比仍然很高,不利于学生保护视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如果能把课间时间由10分钟改到20分钟,学生除去上下楼时间,可以有1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这对于保护视力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可以疏解心理问题。这种有氧的积极休息,也有利于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升。”
    刘忠毅认为,上下午各增加一个20分钟的大课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从全天课间时间看,只是上、下午各增加10分钟。在教育部要求学生放学时间要与家长下班时间对接的基础上,正好把延长的这段时间分散到课间。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家长的要求,又能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也不必增加教师工作课时,只是学校的管理难度和教师的压力会略有增加。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好事。
    根据刘忠毅的实践经验,在20分钟课间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安全。上下楼有造成拥挤的可能,甚至踩踏。这就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安排教师在重要的节点值班,组织各班优秀学生轮流在楼梯口、上下楼梯处做好执勤工作。操场上安排体育教师值班或组织活动,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其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到操场上后,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玩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同时,也要防范把课间变成体育课,引导和推动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要把课间真正变成孩子休息、玩耍的空间,哪怕静静地在操场上晒晒太阳也是好的。
    刘忠毅还呼吁,通过立法厘清责任,为学校放开手脚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保驾护航。他说:“要通过立法,明确学生安全问题的责任。要成立政府部门主导的学生安全责任认定委员会,在明确学校是学生在校安全主体的基础上,对于正常教育教学出现的安全事故,要厘清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不能让学校、教育部门因为运动伤害对学生活动望而却步。要用法律指导和支撑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和教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