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2 04:01:53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解决口罩危害环境问题重在回收处理
    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年初开始在全球扩散,全世界口罩使用量飞速增长。口罩是人类防病的帮手,但如果处理不当,废弃口罩没有被正确回收,就有可能进入自然环境的各个角落,包括原野、水域、空间,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灾难,也给人和自然带来麻烦。有媒体报道称,随意丢弃口罩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噩梦”。
    现在人们常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由防水层(纺粘无纺布)、过滤层(熔喷无纺布)、耳带、鼻梁条等部件组成。其中,防水层和过滤层均以聚丙烯无纺布超细纤维作为核心材料,占比90%以上;耳带以PET塑料和聚氨酯(PU)等作为常用材料;鼻梁条以聚丙烯/镀锌铁丝、聚乙烯/镀锌铁丝或铝条等作为常用材料。从成分分析可知,口罩的材料几乎都是塑料,这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和威胁。口罩如果被动物当作食物误食,将造成消化道疾病和死亡;口罩进入环境,如土壤,会很难降解,从而造成田地肥力衰减;口罩进入水域,尤其是海洋,融易新媒体,会在洋流的作用下与其他物体碰撞,形成微塑料,不仅危害水生生物,也危及人类。
    尽管尚无口罩降解形成微塑料的具体数量,但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制造的各种塑料制品抛弃于环境后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海洋中的微塑料或比以前估计的多数百万倍,平均每立方米海水包含的微塑料可达830万个。这些微塑料不只是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富集,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2019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试者的粪便中发现,每10克粪便中含有20个微塑料(大小为50至500微米的塑料),由此可推测每人每年吃下约7.3万个微塑料。微塑料对人的危害尚无确切证据,但是对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不仅影响动物的心血管,而且影响它们的生殖,也延迟它们的生长发育。当大量的微塑料进入人体,至少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大量的口罩进入环境,会加重环境污染,也让微塑料剧增,对其他生物和人类都是潜在的灾难。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用在口罩的回收上同样适用。解决口罩对环境的影响,首先要做好口罩的回收。按照目前的垃圾分类,口罩属于“其他垃圾”或“干垃圾”。针对口罩的特殊性,也有一些地方特别设置了专用的“废弃口罩回收桶”。但即便如此,人们往往也没有把废弃口罩放入专门的回收装置,而是作为其他垃圾丢弃。由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口罩可能会成为疫情传播的一个介质。研究早已揭示,新冠病毒可以在金属、玻璃和塑料上存活长达9天,有些甚至可以在低温下停留长达28天。为了避免口罩成为病毒物传人的源头,疫情期间任何人使用的口罩都应该进行专门处理。
    因此,疫情期间,所有废弃口罩最好统一回收和销毁,主要是通过高温焚烧将口罩和其他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也会转化成一些电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材料上进行探索,研发可迅速降解的塑料作为口罩和其他塑料品的生产原料,既可以避免塑料对环境、生物和人造成危害,还可以避免口罩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