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1 04:20:23来源:中国青年报
    万象
    疫情之下的考研季
    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报名参加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们迎来了大考。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1年研考是研招战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首次组织的大规模笔试,面临着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的双重挑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专业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博士每年招生已超过10万人。
    对300多万考生来说,考研,不仅是为了离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更近一步,也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等现实问题。
    超半数考生读研是为了提升自己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彭佳报考了经济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修读了会计双学位的彭佳,发现相较于本专业,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模式更加倾向于经济管理方向,也想从事与经管相关的职业,遂决定“挑战”难度较高的跨专业考研。
    在考研路上,彭佳克服了不少困难。本科期间,她只学过半学期的数学,仅有的数学知识储备与将要参加的“数学三”的考试要求相去甚远,于是,彭佳把备考复习的重心放在数学上。从今年7月下旬决定考研开始,到9月中下旬之前,她一直在学习数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报告》显示,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较2020年341人万增加36万人,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87.6%,翻了近一番。
    对于考研的动机,《报告》指出,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不少往届生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谭小林今年要“二战”考研,而她坚持考研的初衷,是为了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她说,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
    《报告》显示,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指出,就业的压力不改变,考研热就会一直存在。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好的避险方式。
    专业硕士比例上升明显
    今年,教育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这也是考研队伍日益庞大的原因之一。《报告》指出,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如今,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我国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有意向读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心理学,这是来自天津市某高校工科专业的张帅(化名)的考研目标。这一看似不相关的志向,实际却来源于张帅从初中时起就积累起的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就希望能够报考心理学,但却因为高考分数的局限,只能选择一所心理学突出的普通师范院校,最后因为父母希望他上个更好的大学的压力,而选择了工科。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读博,当在学校里待到觉得“自己的武器库没办法再进一步丰富了”,就开始做咨询工作。
    《报告》显示,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幅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如今,专业硕士也成为考研的主要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小唐(化名)报考本校法学院的专业硕士。从高考时报了法学专业,到入学后希望转专业到法学,考研是他又一次向着这个方向作出的努力。“好早就想考研了,当时转专业没转上,就想考了”。在4年之中,小唐选修过一些法学院的课程,这让他从觉得学习法律有意思,到确定了法学“的确挺不错,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