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9 03:04:34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项目夺冠。图为杨艳玲(前排左二)与队友们合影留念。(资料图)受访人供图    中新网兰州11月26日电 (张婧)“坐地上打排球?”杨艳玲第一次接触坐式排球时,心中有太多疑惑。她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到2岁多时还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行走,甚至到如今,走起路来仍然有些“特殊”的她,却已连续三届夺得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冠军。
    甘肃嘉峪关人杨艳玲从小就意识到自身的“与众不同”,“跑不动、跳不起”的她,每逢体育课总会选择自由活动,但从2001年走进排球场地开始,11年的“坐式人生”在她看来是一次逆袭,家人对此评价说,“一个最不该干体育的人,却与体育结缘了,甚至还成为奥运会冠军。”
    
图为杨艳玲(左二)在国家队日常训练。受访人供图    杨艳玲原本胆小、怯弱,加之身体上的残疾带给她一些自卑心理,21岁那年,她看到坐式排球运动员以手代脚,依靠手臂力量迅速移动身体,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全身上下唯一具有保护功能的用品就是固定在臀部的坐垫。
    “场地小一些、网架低一点。”杨艳玲说,教练让她坐在地上试一下传球,而这一试,她便与特殊体育分不开了。每天训练7个小时以上,臀部不能离开地面,皮肉常常被磨得流血,哪怕是坐着不动都生疼,裤子不知磨破了多少条,高难度训练带来的腰酸背痛更是家常便饭。
    杨艳玲曾一度感觉双侧的髋关节越来越痛,严重时翻身都难。然而,“再坚持一下”的想法却支撑着她在训练场上吃尽苦头,先是代表甘肃队参加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后因良好的球感和潜力,入选国家女子坐式排球队,并以主攻手身份成为国家队核心。
    
图为退居二线的杨艳玲(右一)从事志愿者工作。受访人供图    2002年,杨艳玲参加了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的世界锦标赛,这是她和队友们代表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大赛;2004年第十二届残奥会上,她们以6战全胜的战绩拿到了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女子坐式排球金牌;之后又分别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夺得坐式女排冠军。在此期间,因长时间的集体生活,以及运动场上的速度与激情,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生活积极,且乐于助人,赛场下的杨艳玲开始热衷于志愿者工作。嘉峪关文明城市创建时,她对乱停乱放车辆、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在指定路口开展文明劝导服务工作;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时,她为残疾人送上米面油、奶粉、棉被、衣物等物品;每年爱耳日和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中,她又把政府捐赠给困难户的轮椅、拐杖、助行器等物品,上门送到有康复需求的困难户家中……
    如今的杨艳玲虽已退居二线,但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丝毫不减。在她的精心组织下,30余名脑瘫儿童在众多志愿者和亲属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攀登了嘉峪关关城,不仅鼓励残障儿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还呼吁社会关注残疾儿童成长,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同时,杨艳玲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给残疾人配发各类辅助器具、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在嘉峪关市残联维权科工作的她还接待来信来访,其中,法律救助结案率达到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