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4 08:02:28来源:云南网
    幸福的样子都一样,贫穷的原因千万种。
    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勐海县曼班三队贫穷、封闭、落后的模样封存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村民胆怯、惧生、敏感的特点,却带到了现代社会。
    扶志与扶智,成为扶贫的重点和难点。
    2015年底,勐海县选派了“知三农、懂农业、爱农民”又熟悉本地民族语言的人到曼班三队驻村扶贫。勐海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罗志华就和其他3个队员一道,背着行囊来到了当时全县“直过民族”中贫困程度最深、基础设施最差的村,罗志华任组长。
    罗志华。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我知道很难,没想到会有这么难。”10月28日,罗志华向“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引着走 领着学 带着干——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蹲点西双版纳拉祜山寨采访纪实系列报道”采访团说起当时的情景,村寨污水横流、环境恶劣,村民卫生习惯差,不理发、不洗澡、不换衣、吃饭用手抓,更要命的是,全村基本不会讲汉语,见到生人就躲,更别说发展产业助增收了。
    已挪出穷窝,如何拔除穷根?得先让村民接纳他们。
    罗志华免费为村民理发。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那就从免费为村民理发开始。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个凳子,罗志华当起了理发师。扎培第一个来理发,换了新发型后,村民们都觉得很新奇。“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去找罗老师理发了,慢慢地,大家开始信任他、依赖他、听他的话。”扎培告诉记者。
    引导曼班三队村民改变生活习惯,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点滴变化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和引导。带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和决心,罗志华投入到这场漫长的持久战中。从洗手、洗碗、洗澡、换衣、叠被、归置家什教起,他和队员们不厌其烦,一点点教授、一遍遍重复,村民学会后,他们依然不放心,又天天入户去检查和监督,一直坚持到现在,许多村民已逐渐形成行为自觉。“罗老师教了我们很长时间,现在学会了,也习惯了,居住环境比原来好很多。”村民扎迫告诉记者。
    如今,村寨村容焕然一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锅碗瓢盆归置妥当。“为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我们还创办了‘小蜜蜂’超市,实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鼓励机制,激励村民继续保持勤劳、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罗志华告诉记者,积分评测项目分为“人居环境、政策知晓、配合工作、家庭美德、学生学习、脱贫能手、移风易俗”等七大项,每大项又细分小条目,驻村工作队员根据检查周期,按标准评定每户积分,村民可凭积分到超市换取物品。“打扫我们自己的家,还能获得奖励,很多人都争着干。”8月份,村民扎飞家拿到了69个积分,属村里当月最高。
    罗志华介绍村民种植茶树的情况。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天已经大亮了,赶快下地干活了。”清晨,广播里罗志华的声音划破山寨的宁静,传进家家户户。村民先后走出家门,带着农具下地了。“一点一滴都要帮他们想到、提醒到,不然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罗志华说,他和另外3名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前,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种植没有技术、年初没有计划,传统劳作、广种薄收,有大半年靠政府救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推行“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每天早晨在广播里通知村民集体下地劳作。到地里后,就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水稻,在村民掌握基本知识后,又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做到自主生产。短短1年后,2016年曼班三队的水稻就获得了大丰收,很多人家第一次收获了一整年都吃不完的粮食。眼下正是茶山除草的时节,罗志华每天都要上茶山,看看村民们是否认真除草、做得是否规范。“这几棵茶树种下去已经3年了,马上就能产生效益,管护很重要,要定时除草施肥。”在娜四家的茶山上,罗志华指着一米多高的茶树说。
    罗志华还充分发挥掌握养殖技术的强项,按照人畜分离、美丽宜居的要求,申请到项目建设集中养猪场,分批引进小耳朵猪给每户村民养殖。他自己也在养殖场养了4头猪,每天教村民拌食、清扫、照管。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小耳朵猪的养殖周期从原来的24至36月龄缩短到6至8月龄,养殖效益不断显现。他还引进鸡苗教村民养殖,养殖成活率达96%。在相关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扶下,碾米机、粉碎机、锄草机等农业机械进入拉祜山寨,极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条件,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提升了生产效率。
    说起村寨的产业和每家每户的情况,罗志华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说起他的牺牲和付出,他只是质朴地笑笑,说这些都是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