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 10:09:1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卒中中心一小时急救圈覆盖超60%居民区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质控体系日趋完善(迈向全面健康这五年④)
    
    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专家表示,卒中的发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呼吁通过“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刘道伟作(新华社发)
    
    2019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左二)来到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为患者做脑动脉肿瘤手术,并对西藏当地医院医生进行现场指导。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以卒中疾病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显著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还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口质量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过去5年间,中国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为代表的相关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所有省份均建起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据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王拥军介绍,目前,中国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体系日趋完善。
    成立于2018年5月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国家—省级—市县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层级化架构的设置和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质控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构建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目前已累计监测全国脑血管病数据超过150万。
    为提高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均质化程度,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该中心自成立至今已制定、修订了9个单病种和3个介入治疗技术质控指标体系,共计147项指标。其中,包括脑梗死和癫痫等在内的3个病种和脑血管造影等2套介入技术指标,已在今年正式对外发布。
    31省份2700余家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
    当前,中国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病种繁多,我们以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卒中为代表,来介绍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状况。”王拥军说,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俗称“中风”,是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也是广大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疾病。
    “为了应对这一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近年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一直以改善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工作核心,特别是在过去的5年间,针对静脉溶栓这一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应用严重不足、导致患者治疗率低、致残率高的现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卒中中心建设项目,目的是要在全国各省份培养建立起足够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王拥军说。
    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份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了卒中中心,覆盖了公立二三级医院的1/3以上。同时还建立了以这些卒中中心为核心的“一小时急救圈”,凡是在距离这些卒中中心1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均可就近选择这些医院。
    以此估算,2700余家卒中中心的“一小时急救圈”范围已经覆盖超过全国60%的居民区。部分区域还开通了脑血管病急救的远程专家实时指导,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时可及。这些卒中中心和“一小时急救圈”的建立,为广大居民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急救条件,可以让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将专家智慧转化为智能诊疗辅助决策系统
    相较“十二五”末期,国家质控中心的上述系统工作使中国卒中急救溶栓治疗率提升了126%,院内急救延误时间缩短42%,住院死亡率降低66.7%(从1.2%降至0.4%),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整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国卒中救治还存在诸多问题。”王拥军说,比如,院内急救延误时间有了显著缩短,但院前延误也就是患者从发病到到达医院的时间,这10年来没有显著改善,原因之一是对于卒中这一急症,许多患者没有正确认识其严重危害,没有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研究数据发现,中国仅有12.5%的卒中患者通过急救车前往医院,而这部分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与不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相比,他们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要显著提高70%。“所以我们呼吁广大群众如果有疑似卒中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呼叫急救车并尽快到达医院。”王拥军说,“为了改进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未来我们还希望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具有几十年经验的专家智慧转化为智能诊疗辅助决策系统,并把这一系统应用到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以协助他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记者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