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3 04:33:32来源:中国网
    四川甘孜州“天堑变通途”:路通人通民心通
    中国网甘孜州10月18日讯(记者 胡俊)“要想富,先修路。”虽然是句老话,但放在四川、青海、西藏三省交界地带的川西北地区,“路”却有特殊意义。
    近日,“民族团结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四川站采访活动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深入甘孜县、石渠县采访报道。这里的道路交通现状,打破了记者以往的认知。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峡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曾经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
    高铁修到四川雅安,往西走再也行不通了。就连跑了川西几十年运输的老司机也说,以前跑川西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从羊肠小道,人背马驮,到砂石公路,再到通乡油路和水泥路,近些年甘孜州各族群众见证了“路”的变迁。
    其美多吉是甘孜县的一名普通邮车驾驶员,承担川藏邮路甘孜到德格段的邮运任务。从26岁开始,他在康定市到德格县这段600多公里的山路上跑了整整31年,行程超过140万公里。因其几十年如一日为当地群众服务,无私奉献,2019年中央宣传部授予其美多吉“时代楷模”称号。
    因为要翻越川藏线第一高、第一险的雀儿山,甘孜县至德格县的路途历来被认为是这条邮路最难走的路段。提起当年这段邮路的艰辛,其美多吉也忍不住“吐槽”两句,以前邮车面临堵车、被困、极端天气是常有的事,曾经还有一段长达一周的被困经历让他刻骨铭心:“最后我的同事都认不出我了”。
    2017年9月26日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其美多吉不再翻越海拔超过5000米的雀儿山垭口,过去需要几小时走的危险山路变成了几分钟就可穿越的平坦隧道。连州内最难走的二郎山和折多山,新打通的隧道正打破交通瓶颈,道路变得通畅,安全高效了很多。
    无论是对其美多吉来说,还是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这些年家乡道路交通的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路”不仅是当地百姓通联外界的物流通道,更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甘孜州交通局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34310公里,约占四川省的十分之一,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均达100%。
    在去往四川省最西北端石渠县采访途中,当记者感叹从甘孜县去往石渠县两百多公里要5个小时的车程的时候,当地司机西都却一脸轻松:“过去路不好,去远点的地方要一天一夜,很多人去县里都不敢”。
    现在,西都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新路越修越多,交通越来越通畅,去远点的地方一天能够实现往返,老百姓看病,孩子上学也越来越便利,外面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路通了,人也通了。
    近年来,甘孜州坚持“脱贫攻坚、道路为先”,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交通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2018年12月末,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彻底结束了甘孜州“零高速”历史。
    康定机场、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相继建成通航,甘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
    当前,“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甘孜段)即将开工,川西北区域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甘孜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从“天堑险壑”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历史性跨越。
    便利的交通,也为当地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如今,在石渠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保温大棚培育出的新鲜菜品,可以一年四季通过便捷的交通物流系统,运送到当地老百姓的餐桌,甚至还通过临近的青海玉树机场经航空运输到更远的地方。
    今年2月18日,石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石渠县县委书记袁明光扎根基层工作几十年,家乡的变化让他深有体会。说起石渠县产业发展的未来规划,他信心满满,石渠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成功增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信心,更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谋划了新出路。
    路通了,民心也通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增强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路”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见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是脱贫攻坚事业的法码。路通了,人来了,资金来了,美好生活也来了。
    记者在采访当地群众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感恩”,他们感恩于党和国家的关心帮扶,感恩于当地基层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感恩于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