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 09:06:58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郑州10月18日电 题:“少林学”距学术体系有多远?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一本《红楼梦》火了红学,那么,千年古刹中国嵩山少林寺提出的“少林学”距学术体系有多远?
    在“少林学”这一学科概念诞生10余载后,“少林学”学术研究“风云”再起。
    为期三天的2020年“少林学”学术研讨会持续在少林寺举行。
    “少林学”概念最初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出,得到季羡林、饶宗颐等多名国学泰斗的认可与支持。他们倡议系统研究少林禅、武、医、艺,构建现代“少林学”学术体系。
    2005年底,少林寺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举办首届“少林学”学术研讨会,由此拉开了“少林学”研究的序幕。
    著名学者、印度学专家黄心川在此次研讨会学术总结中表示,“少林学”的学术研讨走在了中国学术界的前面,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其影响不可低估。
    之后,“少林学”的学术研究一直未曾间断。其中包括“少林寺与北朝佛教学术研讨会”“少林寺与隋唐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与“少林学”相关的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虽然“少林学”研究从未间断,但“少林学”却面临着与少林寺影响力不匹配的尴尬。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场所,在中华文化史上扮演着对外交流的重要角色。
    有学者称,“少林学”的本源和根脉是少林文化,“少林学”虽然贯穿在蜚声海内外的少林文化之中,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立。
    也有专家称,以少林寺为中心的“少林学”传统及其当代传承研究,融易新媒体,不只是少林文化历史发展的简单判断,更是少林文化本体在历史进程面前的必然选择。
    在10月18日举行的2020“少林学”研讨会“少林寺(宋以前)碑文研究”“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档案与少林文化大数据”三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少林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新时代少林信仰,少林精神,少林文化,少林禅、武、医、艺,少林人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在论坛上,从佛教与生态环保的角度肯定了“少林学”创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希望“少林学”研讨会能持续办下去,成为一门完整的、有影响力的学科。
    “‘少林学’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黄夏年则从“少林学”的内涵与外延谈及,“少林学”学术体系建立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少林学”像少林功夫一样向世界贡献少林智慧、少林力量。
    “我们将像研究‘故宫学’‘敦煌学’一样研究‘少林学’。”释永信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少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学”是研究与少林文化相关学问的延续和完善,通过对少林历史的梳理、当下少林的记录及未来少林潜力的挖掘,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
    在释永信看来,少林文化、少林功夫等在世界各地的活态传承是现代“少林学”研究的赓续法脉,有助于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