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7 15:12:28来源:北京晚报
    “每次出门买菜要过个马路得一溜小跑,有时候走得稍慢点儿,还没到对面呢,绿灯就变红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和崔阿姨一样,市内一些路口的绿灯有点儿“急性子”,让不少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家长一过马路就紧张得不行。
    “像我们这种腿脚利索的年轻人,有时候一个绿灯都过不去马路,更别提老年人了。”绿灯“变脸”快,行人连跑带颠来不及过街,是困扰行人的一大难题。
    由北京市规自委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照新标准,过街绿灯时长应满足等候过街行人安全一次过街的需求;地铁站、公交枢纽周边50米至100米内的占路车位应为自行车腾地儿。这也意味着,今后城市道路空间建设将更加人性化、精细化。
    体验
    35米宽路口24秒绿灯没过去
    新规:绿灯时长应确保行人一次过街
    昨晚,记者来到车公庄西路华通大厦前的一处过街红绿灯。这一路段的宽度大约35米。当行人过街的绿灯亮起,道路中间红绿灯计时牌上显示出“24”秒的倒计时数字。
    记者按照中等步速向马路对面走去。刚走到马路正中,倒计时牌显示仅剩下10秒。记者不由得加快速度,但尽管如此,当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归零,红灯重新亮起时,记者还是离对面差了几步。
    绿灯时长能不能延长一些,让行人能够从容过街呢?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标准提出,行人过街信号灯的绿灯时长应满足等候过街行人安全一次过街。
    标准还对“迟迟不变绿的红灯”进行了规定,要求“过街行人的等候时长不宜大于90秒”。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行人喜欢人行横道而不是没有电梯的立体过街设施。如果只能利用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那么39%的行人会减少过街次数,其中,老年人占48%。对此,新标准提出,快速路主路、铁路、全封闭地面轨道交通的立体过街设施应设置电动直梯,过街行人流量大的应加设电动扶梯。
    当穿越车行道的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米时,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现场
    地铁站外十几米宽人行道500辆单车“围堵”
    新规:取消地铁周边占路车位 为自行车腾地儿
    共享单车“潮汐围堵”地铁,让原来就存在的自行车停车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今成了自行车停车的重灾区。
    不久前的早晨,地铁木樨地站外,不过十几米宽的人行道上,堆放的共享单车超过了500辆,可通行的路面只剩下1米多宽。尽管市民用车频率不低,但直到8点半,仍有150辆左右的共享单车堆在地铁口。9点半以后,共享单车停放区的标线和盲道才显现出来。
    但其实,这些设施的周边道路,往往都划设了许多机动车停车泊位。停放一辆小汽车的空间能够停放约10辆自行车,自行车停车理应优先于机动车停车。针对共享单车“围堵”地铁站、公交枢纽等“潮汐”现象,标准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枢纽、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自行车停车需求较大、地面空间不足的,首先应取消周边50米至100米范围内占路机动车停车泊位,用来设置自行车停放区。
    新标准有哪些亮点
    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2米
    标准明确提出,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应设置人行道,且人行道不得中断;人行道内不得设置妨碍行人通行的设施。大型商业区宜设置步行街或分时段的步行街,步行街的宽度应满足行人流量要求。
    标准对人行道的宽度进行了明确限定,宽度最小值被设定为2米,而只有在空间困难的情况下,才可采用最小值。其中,学校、医院、商业等公共场所集中路段上设置的人行道最宽,宽度最小值为4米。城市道路以下等级的胡同、街坊路等道路,有机动车通行的,供行人通行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1.5米。
    标准还特别提出,人行道宽度大于或等于2米的城市道路,以及盲校、福利工厂、盲文图书馆、冬残奥运设施等盲人集中区域周边的城市道路,应设置连续的行进盲道。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内应取消停车位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区凡是占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设置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基本都对行人或自行车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和妨碍,尤其是进出车位时影响最大。根据北京市居民意愿调查结果,骑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取缔占道停放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