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04 22:00:16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碧水蓝天扮靓国家公园
    10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碧水蓝天扮靓国家公园》报道,报道三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上榜。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公园面积扩展为原来4倍多
    “那么多人买票来看咱们普达措国家公园呢!咱自己还能不珍惜?”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红坡村委会洛茸村小组村民扎西批楚说。
    洛茸村小组自聘护林员,36户选3户,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每年需要抽签决定。41岁的扎西批楚今年中签了。守山护林,一年有1.5万元的额外收入。这笔钱不是由政府补助,而是全村人共同兑付。“守山护林,是咱们全体洛茸村人的义务。”扎西批楚说,外出务工收入更高,可在村里守护这片山林更有意义。
    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2015年底开展试点以来,普达措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比原来的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今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面积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602平方公里,把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遗迹、传统民族村落等,纳入了保护区域。《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出台,融易新媒体,合理划定了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制定了产业准入清单,将公园范围内的尾矿库关停并开展生态恢复。
    “松茸被采挖得越来越稀少,成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可是在我们洛茸村,现在松茸比20年前还好找呢。”洛茸村小组组长边马说。监测表明,在普达措国家公园,中甸叶须鱼、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充分保护。
    “中甸叶须鱼的活动状况,这里看得一清二楚。”碧塔海属都湖片区管护局党委书记李秋平说。在碧塔海,管护人员通过水下的实时监测摄像头,密切观测着鱼类活动。
    “我们成功实现了中甸叶须鱼等濒危物种的人工繁殖,进行生态放流。”李秋平介绍。生态修复不仅在水中开展,也在林间进行。人工繁育的上百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马鸡,已有部分被放归野外。
    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据测算,普达措国家公园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超过43亿元。松茸收入1万元,入股“悠幽庄园”分红2万元,社区反哺每户1万元、每人5000元,再加上养殖牦牛等牲畜、外出务工收入,洛茸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为了拉动本地就业,公园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如今,从护林员、解说员到环卫工,不少是本地社区居民。在边马看来,最受欢迎的社区反哺是教育方面,“孩子读中专以上,读书期间国家公园都给补助。以前孩子早早辍学牵马搞旅游,有了这项政策,不少村民都选择进城租房陪孩子上学。”
    “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利用,更好地带动周边社区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保护积极性。”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宝福浩介绍,7月3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将进一步规范完善。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正努力探索一条资源有效保护并永续利用的新路径。(记者 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