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3 16:12:27来源:中国甘肃网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中国甘肃网9月21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我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下开始养殖平凉红牛,从最初的10头牛发展到了如今的150多头牛,去年总共收入大概30万元。”9月20日,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村民朱海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5年之前,朱海萍和丈夫在深圳打工,两人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平稳。“那两年,家里老人生病没人照顾,我俩不得不回到家里。没有了固定收入,再加上老人生病和孩子上学都要花钱,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朱海萍说,这也是她家成为贫困户的原因。
    
    朱海萍查看红牛健康状况
    “2016年底,我和丈夫拿着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和仅有的一点积蓄,开始发展红牛养殖。因为养牛用的窑洞改造费用都是政府提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成本。”朱海萍说,有这么好的政策,只要不怕吃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2017年她家养了10头牛,年底便顺利脱贫。
    近年来,崇信县考虑到县内废旧窑洞多的实际,坚持就地取材,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总结群众窑洞养牛经验,推出了利用废弃窑洞养牛的创新举措,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投资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走出了一条适合崇信县牛产业发展的养殖新模式。
    朱海萍所属的锦屏镇平头沟村,便是崇信县发展窑洞养牛产业的示范点之一。
    
    平头沟村窑洞养牛示范点航拍图
    “我们经过认真测算发现,新建一座3-5头规模的牛舍需花费4万元左右,而改造一口窑洞仅需1万元。为此,我们按照贫困户每改造1孔窑洞补助1万元、非贫困户每改造1孔窑洞补助 5000元的标准,扶持群众对有改造条件和恢复利用价值的230孔窑洞进行了功能化、适用性改造。”崇信县锦屏镇副镇长文涛说。
    文涛介绍,窑洞养牛具有冬暖夏凉、卫生环保的优势。通过这种饲养方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也有效减少各类病害,进一步提高了肉牛的品质。另外,废旧窑洞普遍远离群众居住区,有效实现人畜分离,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平头沟村养殖的红牛正在悠闲的吃草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和企投户繁、户养企销机制,由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防疫等全流程服务。”文涛说,按照平凉红牛养殖标准,将传统风貌与现代科技有效衔接,制定窑洞养牛技术规范,落实“四区分离”要求,建成了防疫室、消毒室、堆粪场、草料场等配套设施,全面落实饲喂、防疫、粪污处理等措施,实行分区管理、标准化饲养。
    通过发展窑洞养牛,平头沟村实现了三个相得益彰:一是传统古村落的古气与现代养牛业的朝气相得益彰;二是窑洞文化散发的老气与红牛文化焕发的生气相得益彰;三是养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文旅产业的人文属性相得益彰。
    
    身体健硕的平凉红牛
    文涛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抓好窑洞养牛经验的总结完善和提升推广,努力把窑洞牛打造成生态牛、文旅牛、特色牛,打造成脱贫牛、致富牛、品牌牛,打造成平凉红牛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