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5 22:25:22来源:河北新闻网
    扎根乡村教育的“红荆条”
    ——记2020年度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黄骅市南排河镇中心学校校长王金湖
    
    在大辛堡幼儿园,王金湖与幼儿互动。河北日报记者桑珊摄
    南排河镇是黄骅市沿渤海海岸线而建的一个狭长乡镇,陆地平均宽度不足2公里。这里的土地自古是盐碱荒滩,种不活庄稼。有一个人却在这里扎根33年,定要“把教育做成名片,让校园成为最美的风景”,他就是2020年度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南排河镇中心学校校长王金湖。
    “我是渔民的儿子,就是要让教育惠及渔村的每一个孩子。”今年52岁的王金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像个老渔民,记者采访过程中,每每讲到他的学生、学校,他坚毅的眼神中都会透出温柔。
    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南排河镇政府大院的东北角有7间平房,是中心学校的办公地点,王金湖的办公室就在最边上。
    一米宽的单人床、两张办公桌,还有床头被批注了三回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著作……简单却一应俱全,一周五个工作日王金湖几乎都住在这里。
    “有事,处理起来方便。”王金湖习惯吃住在单位,30多年前便是如此。
    1987年9月,从沧州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王金湖第一次登上讲台。
    初为人师,王金湖深知教好书必须要有硬本领。他从备课开始,别的老师写1000字的教案,他要求自己至少准备2000字。为了提高业务能力、积累教学经验,他主动申请给初三年级学生上辅导课,每天2小时的晚自习,都在帮学生解决问题。当年全县统考,他教的班数学成绩全县第一。
    1990年,王金湖到大辛堡中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杜国斌,初中三年成绩一直很好,还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和班长。毕业两年后,不少学生回校看王金湖,却一直没有杜国斌。
    一打听,才知道已经上高中的杜国斌一度因为贪玩,导致成绩下滑,不愿见王金湖。
    “国斌你过来,老师跟你说个事。”从六里地外骑车赶过来的杜国斌,直接被王金湖领去了海边。
    正值中午,海边无风燥热,明晃晃的海面有些刺眼。
    “这样下去,就没有上学的希望了……”
    短短几句话,直戳杜国斌的心。
    “老师你这么说,我知道了。”
    一年后高考,杜国斌顺利考入一所师范类院校。
    “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王金湖的信条,也深深影响了杜国斌此后的人生选择。大学毕业后,杜国斌回到大辛堡中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曾经也有机会调离乡镇学校,但他没有选择离开,“王老师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和他一样,用心去改变学生,引领学生。”
    “我第一年教书的学生里现在有4个当了老师,大辛堡中学带出来应该有10个……”王金湖掰着手指头,数着这些年他教过的学生,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少说也有20多个学生从事教育工作。
    我们干教育的也要有红荆条这股顽强劲儿
    南排河镇凡是干教育的,没有人不知道“虎哥”是谁。
    王金湖名字里虽然是“湖水”的“湖”,但相熟的人都习惯叫他“虎哥”。
    “小老虎似的,模样憨态可掬,干起事来有计划,那是一个快,肯定能整成。”说这话的是歧口中学现任校长吴玉来,和王金湖认识将近20年。
    歧口中学校门口曾是一段下坡路,一下雨,雨水就会倒灌进学校,有时上课,师生还要撸起裤腿,拿盆舀水。“下雨来歧口中学看‘海’”一度成为当地人的笑谈。
    2010年,王金湖成为歧口中学校长。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校门口这段71.7米的路垫高铺好,让老师学生从此安心上课。
    改变校貌,校风也不能落下。
    王金湖发现歧口中学学生主要来自周边三个村,因小学来自不同地域,班级学习和生活上都不团结,有时还打群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对此,他提出“大歧口”概念,组织编辑校本教材《大歧口》,从地理变迁、历史文化到民俗遗风,引导学生加强认同感。同时,号召全校师生学习红荆条树蓬勃向上精神,“盐碱滩种不活庄稼,却活了这红荆条。我们干教育的也要有红荆条这股顽强劲儿,扎在荒滩也能开出花来。”
    教育是改变、成长,不只是学生,老师同样需要。
    教英语的老冯教学能力有,融易新媒体,就因管理学生方法不太好,学生不服、家长不认可,一度十分消沉。
    怎么让老冯发光,王金湖直接让老冯来当班主任。
    “可不是要光管住人,要管出情来,学生才会听你、服你。”在王金湖指导下,他发现学生服了,老冯也变了。
    一年后,这所乱得出名的学校,教学成绩显著提高,2011年获得南排河镇中考特别奖,2012年成为黄骅市教学进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