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热点 >

融易媒体:今天的杭城凉爽了无数人 但这些夏天记忆只有老杭州知道

时间:2019-06-18 17:58:08来源:浙江在线 

    过去,老杭州人最时髦的夏天避暑方式,就是去西湖边乘凉。清波街道 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6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烟雨朦胧,雾里看花,今天的杭州,应该是夏天最美好的样子。

    6月13日上午,杭州的气温从舒适宜人的21.2℃起步,比昨天(12日)还略低一些。东风送爽中,夏季的燥热被驱散大半。

    据杭州市气象台最新预报,今天白天阴有阵雨,夜里雨渐止转阴天;明天阴转多云;后天晴到多云。今天偏东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24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0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80%。其中,杭州北部地区以时下时停的阵雨为主,南部地区的雨量会更大些。受雨水打压,明天(13日)升温依旧乏力,预计在21~24℃。后天(14日)至周日(16日)随着天况转好,气温日日攀升,周末两天气温均回归30℃以上。

    浙江省气象台截图

    冰棒、西瓜、蒲扇……你的童年记忆里,夏天是什么模样?对于这群西湖“土著”而言,有些夏天记忆,专属于老杭州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只有等到夏季傍晚的日落时分,伴随着蝉鸣的余音,杭州人的“夜生活”才算正式登场。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搬出了竹榻、木板,放在门口,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打牌,好不惬意。

    68岁的馒头山社区居民赵芝桂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只有手里的一把扇子。“有时候直接一盆水从头浇下,整个透心凉。”老人笑着说,“这就是老杭州人过夏天的方式。”

    而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正是在这样的“小确幸”里,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用脸盆装凉水冲凉,是曾经老杭州人最解暑的方式之一。清波街道 供图

    “井水冲竹榻,吃吃冰西瓜。”像过去童谣里传唱的那样,老杭州人夏季的“冰”与“凉”,源自一口口富有历史感的井。

    杭州的水井零星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巷弄中,人们围水而居,渐渐形成了巷子。所以,当地有很多以井命名的巷子,如大井巷、小井巷、百井坊巷……到了夏天,老杭州眼里的水井,就是“天然的冰箱”。无论什么瓜果蔬菜,只好经过井水的浸润,就都变得清爽解暑起来。

    “围井话家常”,也是杭州不可或缺的老底子文化。杭州素来多水井,水井边的邻里关系成了杭州社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很多水井被废弃,有些甚至已经湮没,邻里关系也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变得越来越淡。

    井水冲凉塌、冰西瓜,都是老杭州人儿时的记忆。 清波街道 供图

    “别看这些水井长得不起眼,其实都是杭州人的老宝贝。”杭州市上城区治水办综合督查组副组长陈伟告诉记者,作为杭州最具历史气息的城区,上城区的街巷内水井密布,古井数量占全市古井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钱塘第一井、郭婆井等,都是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上城区紫阳街道的瑞石四眼井,是一口有百年历史的古井,井水来自城隍山的山泉。4年前,瑞石四眼井一度废弃,井底淤泥、青苔遍布,水质十分糟糕。

    “我们从小就在这里洗衣裳、洗菜、谈天,井荒废了,大家就像自家的东西不见了,心里难过。”看着家门口的老水井,街坊方大伯很是感慨。

    居民自发组成民间古井护卫队,每天查看井水水质。紫阳街道 供图

    2015年,上城区对瑞石四眼井进行了清淤,在井底铺设了鹅卵石,井口青石板地面也做了除草、平整。为方便居民洗衣服,井边还增加了两排洗衣板,并铺设了雨污分流的管道,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结果,整治后的瑞石四眼井水质相当于地表水Ⅲ类以上。

    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这些古井都在修缮整治中重获新生,水质也得以改善。

    为了长效管理,上城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聘请了50位市民担任“民间井长”,负责156口水井的巡查、监督和管理。“民间井长”除了定期巡查,还要劝止污染井水、不文明使用水井等行为。同时,他们还要收集居民在水井使用中的意见和诉求,与相关部门探讨解决之道。

    如今,全区包括52口古井在内的156口水井已全部恢复使用。“老杭州的生活氛围回来了,邻里关系又亲密起来了。”陈伟欣慰地说。

近期热点

最新消息:“五一”拼病假去旅游丢工作 女员工诉单位被判驳 04-26

融易媒体: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异鬼王和夜王区别?布兰史塔克是 04-27

最新消息:她因车祸去世,却捐出器官让多人重获新生 05-04

2019年立夏是几月几号几点 立夏习俗微信朋友圈说说祝福语录 05-05

融易媒体:视频丨转角就有戏:在静安街头邂逅一场即兴表演 05-06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