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7 14:34:34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6月12日电(记者周舟)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被称为“蓝眼泪”的浮游生物——夜光藻近年来在中国沿海不断扩张,暴发次数呈增多趋势。
    夜光藻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的单细胞有机物,细胞器中有荧光素,相比其他海洋微生物,可吸收更多蓝光、散射更多红光,夜间受到船只或波浪等扰动时,会发出闪烁的蓝光。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海洋颜色的变化来识别这种生物。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中国厦门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分析了美航天局卫星和国际空间站拍摄的近1000张中国东海海域图像,绘制了夜光藻的分布和变化图。
    研究指出,在2003年到2017年间,尽管规模和持续时间有所差异,这种发光浮游生物的暴发次数总体呈增多趋势。2017年,夜光藻暴发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
    研究发现,夜光藻可以延伸至海岸线300公里以外,比之前估测的要更远。另外,它们可以在水温28摄氏度的条件下生存。此前研究认为,夜光藻的生存条件是20到25摄氏度。
    科研人员推测,化肥使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导致夜光藻扩张的原因之一,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可能仍将持续。研究人员还说,利用遥感图像可全面掌握夜光藻的暴发情况,从而为希望观赏“蓝眼泪”的游客提供更准确的预报。
    不过,夜光藻暴发是一种可能危害海洋生物的现象,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但若大量的夜光藻黏附于鱼鳃上,会阻碍鱼类呼吸,导致鱼类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