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00:18:37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家之言
    社会该以什么心态面对——
    对热议“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每年高考,总有一道题会让全民津津乐道,那就是“高考作文”。首考语文一结束,作文题首当其冲,各类媒体第一时间争相报道,各类专家、各路精英纷纷点评,一时间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热闹之后,人们不仅想问:为什么“高考作文”会引起热议?社会该以什么心态面对“高考作文”?如此热议对作文乃至语文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此等等,窃以为很有必要对这场能引发全民热议的“高考作文”来一次冷思考。
    “高考作文”为何引热议?
    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多科目试题,为何唯独作文题会引发全民热议?
    第一,公众价值诉求。
    高考属于国家级考试,其重要程度决定了其相关话题的关注度。可以说,年度高考其本身就是年度热点,它如同“春晚”一样是中国人生命中的一个情结,因而公众对于高考寄予较高的价值诉求。这种诉求直接体现在对高考题尤其是作文题的评议上,譬如公众理想中的作文题应该是个性化的,接地气的。人们在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应景式作文后,觉得无论是雷人之作还是愤青文章,都能体现出当下多元化社会的个性化表达,对于同一现象哪怕是截然不同的反应,也是社会发展至今文化同步的效果。
    都说“文以载道”,高考作文被寄予厚望,受到全社会瞩目,实际上也应承担起这一责任:考生将现实编织的理想化为文字,让成人社会从中看到后浪们对于自我的认知与时代的憧憬。或者说,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从中看到公众对这个时代的价值诉求。
    第二,作文独特魅力。
    公众价值诉求可选择的对象很多,为何偏偏是作文题?这不得不说高考作文题的魅力。显然,人们对于其它科目考题的关注,是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的,诸如数学的圆锥曲线,物理的加速度,生物的有丝分裂等,普通大众很难参与,而高考作文则不同,只要能识字看懂,就能发表己见。同时,相对于其它学科考题的标准化答案,作文题目因其文本、选题、立意的多元化,能给与考生及围观公众更多的选择权,正所谓“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可以说,作文题是高考所有考科题目中限定最少,可发挥性最强,最能考查人之思维与素养的题目。
    高考作文除了主观性强,涉猎范围广以外,还是唯一不设标准答案的考题,甚至连参考答案都没有,即便有作文评分标准,但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带有不确定性,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定的争议。于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并不止于考试,如果考题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频,就会成为公众舆论平台,这也是其它学科考题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地位非同一般。
    有人会说,诸如政治历史等学科试题,不也承载价值诉求,引发大众评议么?其实,大家别忘了“高考作文”首先是一道语文题。我们知道,高考首场必考语文,相对而言,语文是最不拉分的科目,考生难拿高分,也不会太低,分数差距不大。因此,高考语文首场,有利于考生保持良好心态迎接后面考试。假如第一场考的是拉分科目如数学或其它,对于没有发挥好的考生而言,心态极易崩溃,势必影响接下来的考试。
    因此,高考作文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了。想想看,15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占据了60分(上海高考作文70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作文成绩决定了语文成绩。一旦作文写偏题或离题,语文基本上算考砸了。语文不利,势必影响考生心理。在当前考试制度下,高考成绩受制于“木桶原理”,只要一门科目考砸,则会满盘皆输。如此看来,对于高考首场的语文作文题,其战略地位非一般考题所能比拟,所以才会有“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
    “高考作文”热议现象
    其实,“高考作文”引发热议是好事,这恰恰反映了社会对高考的关切与重视。当然,热议者中少不了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乏从事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或相关人士。他们对于“高考作文”非一般议论,而是带有专业性的探讨,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押题:“押中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