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0 18:16:25来源:河北新闻网
    
    图为马峙英(右二)带领团队做陆地棉种质资源吐絮期调查。 河北省科技厅供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粮食生产大省,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创制农业重大品种,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七五”以来,河北省科技厅连续30多年对育种工作持续稳定的支持,奠定了河北省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部分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打下科技育种良好基础
    研究种子,在外行人看来应该是挺乏味的事。
    20世纪90年代,棉花黄萎病在我国黄河流域大暴发,作为棉花的“第一大病害”,黄萎病被称作棉花的“癌症”。
    8月份正值棉花生长后期,也是黄萎病的暴发期。
    “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却突然得了这种病,一下子就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了,你说气不气人?”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科群首席科学家马峙英说,因为传统喷药的方式无法杀死病菌,棉花的黄萎病防治成为继棉铃虫之后又一世界性难题。
    要解决黄萎病的问题,必须知道原因出在哪。
    但那时候,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对黄萎病的认识不足,一直缺乏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
    “没有道路,咱们就率先蹚出一条路来!”经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马峙英带领科研团队发现,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潜心钻研,育成了一系列抗病、高产、优质等“农大棉”新品种,实现了抗病、丰产、优质协同改良和突破。新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成为适宜种植区的主推抗病品种。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多抗优质高产‘农大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生产中不断出现的病虫危害和棉田向旱薄盐碱地转移新需求,“农大棉”系列新品种不断改良和提升,农大棉6号、7号、8号、9号和农大601、农大棉13号等曾经或正在冀、鲁、豫、晋、津、新等棉花产区广泛种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好种子的培育,需要好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河北省建立了一系列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和产业发展平台;拥有系列国家区域重点实验室、观测试验站,国家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还有依托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建立了装备良好的实验室、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种业科研平台。”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的建设为提升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立足河北省基础、优势和特色,依托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河北省科技厅还组建了小麦、优质棉、杂交谷子、景观林木、机采棉、蔬菜、玉米、杂粮、大豆、花生、果树等14个力量雄厚的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团队。
    在河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农业科研者俯下身子,扎到地里,在漫长的等待中,收获累累硕果。
    “目前,节水小麦、优质小麦品种及育种方法引领全国小麦节水和优质育种方向;棉花抗病、早熟、优质和三系育种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杂交谷、皇冠梨、多倍体大白菜、中华金叶榆等育种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种业科学技术比较成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在传统育种优势上,河北省逐步建立了现代育种体系,创新了一批育种技术。
    挖掘科技育种潜在优势
    在传统种植中,谷子种植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的小米九成以上做成了小米粥。
    “这样单一的消费形式使市场需求量受到限制,谷子就卖不上价格。”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程汝宏说,要想让谷子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延伸它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吃到小米产品,比如小米馒头、小米面条、小米锅巴等。
    但小米油酸含量低,食物容易酸败,保质期短,导致小米深加工食品很少,产业链短。
    怎么才能让谷子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