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3 15:32:33来源:融易新媒体
我国科技园区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1.0的形态开发、2.0的功能开发、3.0的生态开发。从最初的物业服务层面向产业组织层面转变,现如今更多倾向于生态开发,致力于产业要素服务集成,打造互联互通、共荣共生的创新生态。而模式也从最初“自由式”运营到针对园区的整体规划及精细化运营,致力于成为让创新无所不在的空气。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明显趋势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革命性技术的不断融入,科技园区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加上园区的不断发展,员工人数增长、基础设施水平无法满足园区需求,管理园区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传统园区的管理方式无法从全面整合、互联互通的全局视角去管理园区。于是,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促进园区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发展,智慧园区的概念由此产生,标志着园区整体信息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
除此之外,随着入驻企业向多样化发展,对个性化与高端兼具,能提供优质社群生态与软硬件服务的办公空间要求激增。未来需要的办公空间已不再是单一的场所,它们必须是一个承载着用户时间,具有办公场景模拟能力,并与外界不断进行共享智能互联的生态系统。从空间、服务、产品三个层面实现智慧化,通过收集的数据为客户打造个性化服务,最终实现招商拓展、客户关系、合作伙伴等大协作、大协同,推动资源的整合,提供系统的办公空间解决方案,实现行业内的智慧赋能。所以,企业对智慧办公的需求倒逼园区对智慧化建设的重视。
在智慧园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运营者的角度出发,需要高效智能的管理、绿色节能的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其长远发展更是需要各类企业服务资源,如工商注册、财务税收、融资担保等。可结合企业基本情况、行为模式进行大数据分析,将企业标签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现企业精准服务;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良好的办公环境,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是首要需求。围绕园区、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人才的精神需要,建设智慧型园区,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协调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实现管理、工作、生活智慧化,三位一体打造智慧园区。
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园区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园区通过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特别是探索在尽可能多的园区基础设施上,附载以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感知终端。可全面、实时、准确获取园区运行的相关信息,加快办公自动化、招商服务、应急安防、综合物业、交通管理、园区安全、能源管理等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IT技术进行整合及多维度“智能”分析,形成园区“智慧大脑”。依托线下的服务资源在园区形成本地化输出,将入驻企业成长链条打通,完善企业生态圈建设,构建以企业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园区体系,让服务链自由畅通,产品和服务市场可预期,企业运营数据可有效运用。最终实现园区基础设施运行更加智能,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决策更加科学,为入驻企业提供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未来我国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节能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建造高端、高效、绿色智能的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呈现出信息化、互动发展、管理融合这三大特点。
打造智慧园区是很多科技园追求园区运营智慧化、个性化的重要表现,然而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智慧园区是基于以企业大数据为核心的场景应用,只有园区企业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挥大数据的信息挖掘和需求匹配,更好的被数据标签化,进而大数据智慧管理和精准服务。反过来,企业数据越完善也越能针对性的倒推园区智慧运营方案的不断纠错和创新。如果只是简单的采购智能设备铺设园区,那这只是最浅层次的自动化,谈不上智慧化。因此,园区运营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完成企业招商后再开展后续的一系列智慧运营方案,不可本末倒置,否则会浪费大量资源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厦大国家科技园大数据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