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3 00:05:39来源:南方日报
    
    扫码看龙船鼓制作视频
    “五月五,龙舟鼓,满溪路。”
    每年端午节前,都是广州海珠区大塘村东风龙船鼓加工场最忙的时候。
    林永亮现在是龙船鼓加工场的负责人,鼓场是他的父亲林伟潮一手创办的,做鼓的生意经营了40年,但林家人却很低调。店铺开在大塘村蜿蜒的巷子里,连块显眼的招牌也没有,如果没有提前问好路,去店里要找上一阵子。
    不过林永亮却说,“鼓响不怕巷子深”,珠三角的龙船鼓八成都出自他家,清明一过,做鼓、翻新鼓的人就要开始排队了。
    “珠三角80%的鼓都是我们做的。”龙船鼓厂至今已经开了40年,林永亮是第二代传人,做鼓21年,客户遍布广东各地。
    广东传统的龙船鼓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而为了保证鼓的音质,林永亮严格控制每一道做鼓的细节。
    “我做的鼓胚,两边水平高度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林永亮说,传统龙船鼓的鼓胚大多数都是用一根原木雕凿而成,而鼓响不响,鼓皮镶得够不够结实,就要看挖鼓心的手艺高低,林永亮用毫米的误差来要求自己。
    除了做鼓胚,其他的工序也不能马虎。手工制鼓一般分为选木、制鼓胚、选鼓皮、粗细刮皮、试音打钉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影响到鼓的音质和音量。
    林永亮与龙船鼓的缘分,算是打出生就结下了。
    “这只鼓跟我同岁!”林永亮告诉记者,店里有一只鼓是父亲林伟潮40年前做的,那年正好自己出生。
    1979年,当时大塘村新造了一艘龙船,但是没有龙船鼓。“没有鼓的龙船,不成了‘哑龙’!“林永亮的母亲梁立群说,老公是个龙舟迷,当时他去钟村找人拿了块木头,自己一凿一凿的,把鼓做了出来。
    “父亲做的鼓很响,很远就能听见我们大塘村的龙舟回来了。”林永亮说。
    在制作龙船鼓的敲打声中长大,林永亮也爱上了做鼓,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手工制作龙船鼓的继承人。
    “这份手艺并不难,只要能吃得了这份苦。”林永亮说,自己手艺可以毫无保留地传给任何人,只要他喜欢鼓,想学鼓。林永亮记得,2014年,父亲临终前,只交代了自己一件事,“这门手艺不能够没了”。今年端午,林永亮把父亲当年做的鼓又重新刷了一遍漆,他说,一如既往,今年,这只40岁的龙船鼓还会下船,以后一定也会。
    南方日报记者李业珅策划谢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