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2 11:29:19来源:长江日报
    农民夫妻变身产业工人 全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再拼几年,争取买套大房子”
    
    近日,宋文军和妻子叶翠英在新房楼下。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的梅雨期已超过一个月,厂里的生产计划一直没放松。11日是星期六,难得下班早,宋文军和妻子叶翠英直奔工厂附近小区的新房,商量装修的事。叶翠英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充满幸福又带点遗憾地说:“我们买房的时候,大户型没有了,就买了这套面积87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子,给儿子结婚用。以后,我们还想买一套大的,一家人住在一起。”
    宋文军和叶翠英今年50岁出头,融易新媒体,是土生土长的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毕铺村人,目前都在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阳逻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工作,生产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宋文军是修补工,他熟练地将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孔洞填平、抹光。“我做了十几年泥瓦匠,这个没什么难度。这里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离家也近。”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天早起买菜,回来再把电饭煲的时间设定到中午,7时到厂里上班。中午下班,他赶紧回家做饭,带到厂里给叶翠英吃。“她绑扎钢筋,有时搬搬抬抬很累,中午让她休息一会儿。”
    叶翠英比宋文军先进这家工厂,刚开始做保洁工作。她脑子灵活,看绑扎钢筋收入高,就动了心思,“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钢筋工做的是技术活,她很下了一番苦功。“当时,我最怕同事请假。同事带着我做,我会做。人家不在怎么办?于是,我不断学习琢磨,两三个月后就熟练了,到现在已经干了三四年。”
    “生活越来越好了。”夫妻俩有同样的感慨。20年前,两人在农村种地,一年到头攒不到什么钱。10年前,宋文军到处奔波打工,叶翠英在汉口做小生意卖银耳汤,把一双儿女养大。“当时,一家四口在四个地方,儿女上学,我们打工谋生。”现在,他们的儿子在阳逻京东仓库工作,女儿在附近一家物流企业工作,一家人每天下班回家一起吃饭。
    作为产业工人,宋文军和叶翠英每月工资加起来有将近1.5万元。他们全款买了附近小区商品房。厂里这段时间任务多,她经常要加班,但她很高兴。“我们拿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活多,说明工作稳定。”
    在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阳逻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像宋文军、叶翠英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从农民、贫困户转型为产业工人,收入大大提高,稳步走向小康生活。中建三局绿投公司科技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田志雄介绍,公司设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聘用大量农民、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长江日报记者从宋文军家的新房望出去,举目所见都是新建的产业园区和道路。宋文军展望了一下未来:“我们还能拼几年,再帮一下儿女。争取以后买一套大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如果儿子不愿意,我们就住这套小的房子。这是电梯房,我们老了不用爬楼梯,蛮好。”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朱军伟 武念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