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8 06:32:55来源:东方网
    6月4日中午,徐汇区某小区的垃圾房前堆着垃圾。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6月4日报道:上周,网友爆出新华路某小区,居民错过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时间,只能把垃圾随地一扔了事。垃圾投放的点位和时间如何设置,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们的需求?6月4日,东方网记者来到杨浦区长海路街道,走访一新一旧两个住宅小区,看小区如何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
    景庭园:垃圾分类开展三年有余阶段式撤桶循序渐进
    位于政立路179弄的景庭园小区是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首个试点。早在2016年初,景庭园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街道相关负责人李军记得,当时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很薄弱,只能做到粗放式的分类,“小区设了14个投放点位,配置干湿两个垃圾桶,居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居民混乱投放的情况。”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2月,小区正式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原来全天24小时都可以扔垃圾,对于垃圾桶旁无人监督的时段,垃圾袋没人检查,自觉进行分类的人就少。”垃圾分类志愿者告诉记者,“定时定点以后,垃圾箱房全天仅开放4小时,志愿者站岗值守,居民分不好垃圾会感到尴尬,面子问题成为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动力。”
    景庭园小区,居民投放垃圾。
    小区所在的市三居委党总支范书记告诉记者,小区采取了阶段式撤桶,“2018年10月确定制定试点工作方案,11月初物业先将小区内14个垃圾投放点缩减到4个投放点。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过渡期,在今年1月初,才将4个投放点统一到垃圾箱房内。”阶段式的撤桶为居民提供了心理和习惯上的缓冲期。
    现在,小区垃圾房在上午6点30分到8点30分和下午7点到9点定时开放。起初,有居民不理解,“垃圾分类为什么一定要定时呢?全天候开着难道就不能分类了吗?”范书记就会解释:“推进初期,居民们的分类意识和准确率还有待提高,需要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监督、协助。如果24小时监管,不切合实际。”据范书记估测,目前,小区源头分类能达到85%以上,成效显著。
    三门路36弄小区:记录各家庭投放情况用“土法”锁定偷扔垃圾户住
    三门路36弄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居住着176户居民。在生活垃圾分类推行之前,每个楼栋门口都设有2个垃圾桶,且不分类。“当时的考量是,小区老年人多,把垃圾桶放在楼下,方便居民扔垃圾。”李军说。
    经过多轮居民意见征询,居委和物业因地制宜,在5月15日完成一次性撤桶。“把原先每栋楼门口的垃圾桶撤走,建立一个垃圾房,包含2个干垃圾桶、3个湿垃圾桶、1个可回收物垃圾桶和1个有害垃圾桶。”李军介绍,为最大范围地满足居民需求,垃圾房的点位选择在小区居中位置,开放时间定为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6点到8点。
    三门路36弄小区,志愿者分拣垃圾。
    上午8点27分,居民陈阿姨提着两袋湿垃圾走向垃圾房,抬起胳膊看了看手表,一路小跑起来。“不着急,还有半小时呢。”志愿者迎上前接过陈阿姨的垃圾袋。“我以为自己迟到了。”陈阿姨笑着说。为了方便居民,志愿者通常会协助破袋、投递湿垃圾。“很多居民扔完垃圾就要去上班,破袋会弄脏手,所以我会主动接过他们的垃圾袋帮忙投递。”志愿者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表格上找到陈阿姨的楼号室号,打上一个勾。
    “这个记录本并不是走形式而已。”李军告诉记者,“在记录本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户家庭每天垃圾的投放情况。如果某户家庭一直没有投放记录,那么除非是不常住、出差或者家中很少开伙等原因,否则就是偷偷扔垃圾的户主。针对这些家庭,居委干部上门询问。”对于这些居民,居委和物业通过垃圾袋里的快递单、外卖单、公共区域的监控等“土办法”锁定到人,再上门进行宣传。
    李军坦言,刚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有的居民错过了投放时间,会悄悄把垃圾放在垃圾房前或楼道口,志愿者会帮忙将垃圾扔进对应的垃圾桶。几天下来,居民也会难为情,外加居委会大力宣传指导,一个多月后,这样的行为就几乎没有了。
    志愿者在住户垃圾投放记录本上打勾。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