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5 13:46:18来源:文汇报
    乡村小镇如何葆有“小而美”的生活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乡村与小镇的美学,追求的乃是“小而美”的美学。每处小镇乡村都应该找到具有土著性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境,从自然的水、森、田、湖、草、海到环境、建筑、景观,都要实现一种没有工业气息的“融景”与“融艺”,并让这些外在的改造皆与民众的乡土生活之间形成血脉相通的关联。
    乡村振兴最要振兴的,乃是乡村的生活!要让乡村本有的生活变得“活生生”起来,这样的地方才是有文化生命力的所在。生活才是乡村经济与乡村政治的更为鲜活的基础。为何如今的乡村小镇不如以前好看了?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丧失了原本的“生活气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那些乡村小镇原住民都搬离了,他们带走的恰恰就是乡村小镇的美的生活,而如何在城乡一体化中寻回一种本土化的“生活美学”,并为此设立一种多元化的标准,就显得非常急迫了。
    近期,笔者参加了“小镇美学奖”评选的筹备会,这次评奖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国文化促进会的支持,并即将在第四届“安仁论坛”上发布50个中国小镇美学的范本,这的确是让“生活美学”在乡村小镇得以落地的大事。在策划书里面明确指出:“美学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意义不言而喻,美丽乡村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的表现,为建立‘小镇美学’考评体系,推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小而美’,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本届论坛将从美学角度,创立‘小镇美学奖’并举行首届颁授典礼。”
    这就需要实现一种从“美丽乡村”、“美好乡村”到“美学乡村”的深刻转变。“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也曾考察过不少相关的项目,比如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到舟山海岛上去参观一座被公共艺术改造的海村,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个案。美丽乡村更多关注外表的美化,美好乡村更多关注美生活以好生活为基础,而美学乡村提出的则是更好的境界,有论者认为:“美丽乡村重在硬件建设,是美在环境。美好乡村重在经济建设,是美在生活。美学乡村重在文化回归,是美在价值传承”,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乡村美学或者美学乡村乃是未来中国乡村所要追求的一种高级目标。
    如今,追求乡村小镇的美学化,乃是恰逢其时的。在城镇一体化得以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如今大量人口开始迁居到城镇之中,而去乡村的流动人口也会持续增长,这些人去乡村小镇并不是实用的目的,而往往是要获得美的享受。然而,如今的某些特色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实践,实际上却在铲断原本乡土的生活血脉,将一种城市化的模式硬生生地套到里面去,这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所以,在保持村落小镇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就变得非常关键,其中不仅包括原本水系等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包括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适度的创新改造。当然,这种保存性的发展还是外在的,关键是葆有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大致不变,这里面既有家庭伦理价值观的复兴,也有乡土美学价值观的复苏。
    乡村与小镇的美学,追求的乃是“小而美”的美学,而不是“大而全”的美学,后者那种求全责备的追求,不仅没有现实性也没有必要性。每处小镇乡村都应该找到具有土著性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境,从自然的水、森、田、湖、草、海到环境、建筑、景观,都要实现一种没有工业气息的“融景”与“融艺”。这种改造不仅能够改善村民镇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美化乡村的环境景观,但最核心的还是让这些外在的改造皆与民众的乡土生活之间形成血脉相通的关联,只有这样的乡村小镇才是“活的”且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