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5 17:10:01来源:互联网
也许这就是时代变革的必然代价,谁也不愿意撞到这种代价中去,但普通民众极少有人会提前预测到这种时代变革的来临,从而主动躲过这种时代变革引发的个体代价。
面对这种时代变革,发出“伦理”层面的抗争或抗议,短期内可以获得相当大的社会流量的反响和支持,但无法改变时代的科技创新大趋势。这次的科技创新底色是智能化,它是人类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主导方向。
有一个词,叫“顺势而为”。当传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无法抵御科技创新下的新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时候,这个词是用得上的。比如这次智能无人车上路,估计很快会在全国很多城市出现,这是一种趋势。广大网约车出租车司机或行业工作人员若能根据这种趋势以及自身的条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一种或留或变或走的适应性或顺应性的安排,应该会有一种更加主动的、比较稳健可靠的人生前景。
我想强调一点,面对如此剧烈的行业产业改变,一个城市的政府应该提前推出相应的可落地的政策举措,最大限度降低这种剧烈改变在短期内带给行业的震荡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原有就业者的生活和新就业前景应有相应的配套安排,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基本职责。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一个萝卜快跑又算得了什么呢?君不见,作为美国智能革命的领军者之一的马斯克早就预测过了,将来在人工智能条件下,人类历史上那些流水作业的、单纯人力劳动方式的工作,大概不低于80%都要遭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萝卜快跑上路,只不过是中国在日常民生生活领域的一次智能化的场景应用实践而已,未来更多的、更大规模的智能化替代都将发生。
人们最容易对这种趋势发出的疑问是:如此大规模的智能替代人类工作的事发生,人类将失去大量就业机会,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赚钱的机会?当人类大量失去工作和赚钱机会,他们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难回答,也正是人们对当下处在热浪中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化发展发出质疑的关键一问。
其实,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必须上升到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的高度才能做到。当智能化时代来临的时候,当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大部分工作的时候,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会极大地提升,这意味着,在智能化时代,人类已经不需要按照现在的一周五天工作制、一日八小时工作制来安排生产和服务工作了,人类每周可能只需要工作四天、三天、两天甚至一天就可以了,或者每天只需要五小时、三小时甚至一小时工作就足可以创造出现在每周五天工作或每日八小时工作条件下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那个时候,人类真正实现了从繁重的劳动过程中解放出来,人类可以拿出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布局更高层级的精神性文化性生活。
相应地,由于人类依托智能化产生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自然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回报。从哪里获得?从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系统中获得,第一次分配是通过个人就业岗位,第二次分配是通过政府财政体系,第三次分配是通过社会公共公益福利体系。与当今时代相比,智能化时代对每一个人的分配都更接近全社会化的公平合理,既有多劳多得的差异化,又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均衡化。总体看,智能化时代人类个体的工作时间大幅缩短,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个人所得也能够显著上升。
让我来做一个假设:这次武汉萝卜快跑智能无人车出现在智能化时代,当它对传统网约车出租车司机造成就业压力时,从就业岗位这个基础分配系统看,司机们面临失业,但他们可以通过转行或在无人车系统内找到相关的新就业岗位,从而维持他们的基本收入;同时,他们在重新就业方面会受到政府的协助,也会通过政府财政分配体系获得必要的失业补偿,并通过社会公共公益福利体系获得合理的救济性生活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假设的是智能化时代,那个时候,无论人工在做什么工作,都不会有每天八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存在,工作时间比较短,工作品质因智能化原因比较高,因而从三次分配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更多,足可以对自己、对家庭生活形成宽裕型的保障。
可见,真正的智能化时代不仅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方面,而且也必然同时表现在人的经济收益的大幅增加、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方面。由于目前我们的社会从整体上看尚未迈入智能化时代,我们的劳动制度、报酬制度等方面还无法充分体现智能化时代的优势,因此,当萝卜快跑智能无人车上路的时候,当它对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就业和收入造成明显压力的时候,我们还无法直接按照智能化时代的三次分配方式化解当前的困局,因此出现“伦理”和“智能”的摩擦和对抗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