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19:25:02来源:新媒体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险企价值指标的普遍优化提升,也是支撑保险股估值进一步修复的关键。而聚焦到公司层面,平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热情,显然也离不开本身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短期业绩的落实性和长期生态潜力带来的成长预期是当下市场支撑公司价值提振的核心着眼点所在。
首先,不论是此前的年报还是一季报,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展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势头。
其中,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项核心业务的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一季度实现了扭亏,这也符合此前多数机构对平安利润修复的一致预期。
从业务结构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仍为平安的重中之重。2023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10.8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6.2%。这一高速增长态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2024年Q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
核心指标持续高增长,是平安近年来在渠道、产品方面深度改革成果的具象化。
代理人渠道改革的成效尤为凸显。今年一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大幅增加了优秀人才的占比,进而带动了产能的持续增长,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产品方面同样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量,“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及“保险+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形成了平安的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000万客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臻颐年”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等地落子。
可以说,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推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为公司短期内的业绩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从长远视角来看,归根到底,平安能够做到上述这一切的源头还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贯彻确定,这不仅为公司在多个维度上构筑了竞争优势,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平安依托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成为获客、粘客能力长期走高的关键。自2019年末至今,平安客户数增长了17.9%,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另一方面,平安建立起了庞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打通支付、服务、医疗等多个节点,并覆盖了从预防、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到愈后管理全流程,不仅能实现独立的商业价值,也能对综合金融业务实现赋能。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总的来看,业绩数据的持续向好增强了平安的短期落实性,双轮驱动战略则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平安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预示着公司在未来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市场侧:持仓底+估值底,牛市预期下的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热情重燃,当然也离不开资金面的环境改善。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2248.55亿港元。截至5月10日,南向资金连续13周净买入,融易新媒体消息,其中五周的单周净买入规模超2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南向资金缺席的情况下,港股市场上涨趋势依然得以延续,说明资金面的修复力量并不单一。中金公司研报更是直接指出,港股此轮反弹更多受外资支撑。
这背后既有国际资本在亚太市场内部配置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在乐观情景假设下,A股市场估值提升有20%至40%的潜力。瑞银在策略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将中国评级上调至“超配”。
外资往往会优先配置以保险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事实上自四月下旬以来保险板块的持续走强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外,过去几年由于资产负债两端的共同压制,内地公募基金不断压降对保险股的配置比例。近期今年一季度,公募对保险股的持仓占比仅0.15%,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标配1.55%。但其中不少核心限制因素已经有了边际改善的信号出现,有望形成保险板块的“持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