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2 17:03:28来源:玖融网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调剂范围,逐步改变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均衡状况,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政托底保障的风险。当然,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基金统收统支问题,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快马加鞭推进全国统筹的同时,仍需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政策“工具包”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我国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的形势下,中央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再次作出部署,彰显了党和政府破解社保难题的决心。
对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或者正在工作的在职者,未必有很切身的感受,但实际上这项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实现全国统筹,将解决目前个人参保中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症”。比如,各地实现缴费政策统一,将有助于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权益保障、解决缴费年限碎片化等问题。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长远目标,毫无疑问还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列提出,可见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流动性加剧,养老金区域不平衡、部分地区收不抵支问题日益凸显。实行全国统筹,将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调剂范围,逐步改变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均衡的状况,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政托底保障的风险。
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前,各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低不均,地区不同,企业负担也不同。2019年实施新一轮社保降费后,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为16%。不少企业坦言,大家站上了同一起跑线,激发了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预见,实行全国统筹,将有助于进一步均衡区域间企业和个人负担,为持续降低缴费率腾挪空间,进而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后推开、自下而上的路径,从县级统筹起步,到市级统筹和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这一发展路径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也称为风险大量原则、大数定律、平均法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的几乎必然规律)的基本原理,也是历经实践检验的世界通行做法。考虑到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养老保险抚养比悬殊,养老保险政策、待遇水平仍存在差异,难以一步实现基金全国统收统支。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先行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要认识到,中央调剂制度毕竟不是全国统筹的“终极版”,不宜长时间“过”而不“渡”。2019年以来,很多地方纷纷释放加力社保改革信号,如福建、安徽明确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河南提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将为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当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基金统收统支问题,融易新媒体,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基金等举措,都在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步推进。这就提醒我们,在快马加鞭推进全国统筹的同时,仍需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政策“工具包”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而非单兵突进。与此同时,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做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蓄水池”,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