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18:00:55来源:新媒体
4月8日晚,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在上海正式发布了智己L6智能轿车。智己汽车介绍,这款车型是全球首款搭载量产“超快充固态电池”的车型,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固态电池时代”。上汽集团表示,融易新媒体消息,将从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组,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5 月 24 日,上汽集团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已经立项,该集团计划在2025年建成固态电池产线,并预计到2026年实现电池量产及样车测试。2027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
据悉,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在2023年共同成立了合资企业——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清陶能源持有51%的股份,上汽集团持有49%的股份。
早在2018年,清陶能源便与上汽围绕固态电池技术展开合作。上汽集团分别于2020年、2022年和2023年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清陶能源,成为其第一大投资人。清陶能源共完成了10轮融资,最近一轮发生在去年5月,公司获得了上汽27亿元的G+轮融资。
去年8月,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共同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单体能量密度达368Wh/kg,测试车辆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这项技术将在2024年应用于智己品牌的新车型上,实现量产。
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在今年3月表示,公司计划在2025年开发出第二代固态电池,而后在2027年量产第三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
这家公司在2016年创立之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当时的初始估值仅为几千万元。然而,自2019年产业资本的强势介入以来,仅三年内公司的估值就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背后聚集了北汽、上汽、广汽三大汽车巨头的投资,使其迅速崛起为行业内的超级独角兽。这一现象清晰地展示出该公司所掌握的固态电池技术在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备受关注的程度。
60亿元扶持计划中提到的另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卫蓝新能源则深度捆绑下游车企。
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均成立于2016年。
卫蓝新能源是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其发起人包括遭誉为“中国锂电第一人”的陈立泉,也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博士生导师。卫蓝新能源专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拥有一系列核心专利与技术,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卫蓝新能源则与蔚来、吉利、小米等新能源车企合作紧密。
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向蔚来正式交付半固态电池,同年12月,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交付的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而吉利汽车和小米集团等企业则是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了卫蓝新能源的投资。在2022年3月,卫蓝新能源股东名单进一步扩大,新增小米基金、吉利汽车等。目前,卫蓝新能源已抵达D+轮,估值超150亿人民币
吉利集团除了捆绑卫蓝新能源,还自行下场研发。
吉利集团不仅与卫蓝新能源紧密合作,还积极自行下场研发固态电池。1月17日,吉利汽车表示,公司不仅与卫蓝新能源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还专门成立了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正在与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开展联合试验。
2022年5月,吉利汽车研究院发布2022年固态电池材料合成实验线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计划建设一条全面的固态电池材料合成实验线,以支持固态电池新材料的研发。作为交钥匙工程,项目要求在当年8月完成所有配套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今年1月10日,吉利再次公开招标智行科创固态电池实验室设计建设项目,内容涵盖固态电池实验室的设计及建设等。文件显示,此次项目的招标人为浙江绿色智行科创有限公司。
所求为何
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中,电解液是一大推手。由内部短路(外力穿刺、过充等)、工作温度过高等原因导致的初始温度上升,会使电解液反应持续升温,并释放可燃气体和氧气。而液态电池隔膜的耐热极限约为160度,超过此温度后聚合物会转化为流动态,也会导致正负极直接短路,进而使电池发生剧烈燃烧或爆炸。
从整个过程来看,化学活性高、易挥发、易燃、易腐蚀的液态电解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最大安全隐患。
而由于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部分或全部替代液态电解质,有希望从本质上解决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