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8 04:05:01来源:新媒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首度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相应需要打造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货币等,这些任务仍考验着邹澜及其同侪。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货币政策面临的内部外情况更加复杂: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利率高于发达经济体,这使得中国具备利差优势,而现在已悄然反转,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邹澜过往对此的思辨可管窥一斑。他2023年4月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是超大型经济体,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自主把握货币政策。同时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
“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是约束货币政策自主性、在宏观上导致经济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他说。
从2019年1月首次公开亮相,邹澜至今已出席了28场发布会,预期管理经验更加丰富。新形势下,央行的预期管理既要和金融机构沟通,也要和个人投资者沟通。
比如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走牛,不仅金融机构加仓国债,大量的个人投资也涌入国债市场,30年国债ETF甚至遭坊间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如何同时向专业基础不同的投资者说明风险并阐述央行政策立场?
今年1月14日的发布会上,有着20年金融市场工作经验的邹澜用5分钟的时间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该问题。他首先说,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如果持有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没有信用风险。但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比较大,因此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前者是共识,个人投资者也知道国债的安全性,但后者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在债券市场上,国债价格和债券收益率成反比,机构投资者对此十分熟悉,但个人投资者并不了解。
邹澜进而举例称,如果2023年底买进30年期国债,现在把它卖出去,票面利息收入不到3%,但是加上价差的投资回报率接近20%。反过来,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曾经在几天内上行了20个基点,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一些理财跌破净值,引发集中赎回、赎回又加速了下跌。
他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生动说明投资国债可能面临的风险。最后他总结道,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