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04:15:01来源:新媒体
2024年央行在这些方面已有探索:债市方面,央行通过国债买卖调控债券收益率。此外,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稳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尤其是创设互换便利、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支持资本市场,这是央行首次设立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在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央行将“发挥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并安排了六项细分工作。
其中提出,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常态化”的一个表现可能是陆续增加额度,比如1月2日央行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为550亿元。
“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也需引起关注。此前几年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主要指“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等房地产政策,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这些限制性的政策已调整为支持性政策,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可能指向如何更好用好这些再贷款工具。
6.强化政策利率传导,避免资金空转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四季度例会提出,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相比三季度例会,“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靠前,显示央行更加强调政策利率的作用。2024年央行明确7天逆回购作为政策利率,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当前利率传导机制如下:人民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如同业存单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如国债收益率),并影响存贷款利率(如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提升社会总需求,支持经济发展。
《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但不同市场的传导效率存在差异,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本与政策利率同向同幅波动,但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四季度例会表示,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防范资金空转”为最新提出并且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中,主要防止部分贷款利率过低、存款利率过高形成套利机制,进而使政策利率更好传导至存贷款利率。
钟林楠表示,这一提法可能针对贷款空转,2024年四季度更大力度降息后,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债券市场赚钱效应较强的环境下,政策未雨绸缪,防范部分企业利用低息贷款投资理财等固收类资管产品形成空转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