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23:01:49来源:融易新媒体
近日,消金时代对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盘点。
截至目前,国内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一共有27家,其中4家获批筹建但尚未开业。
(点击看查看大图)
已开业的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20家有银行背景,其中城商行背景的有15家(13家为城商行控股),国有大行控股的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背景的2家,台资银行背景的1家。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中有过半比例为城商行控股,且其中多为中小城商行,这使得我们心生警惕。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刚发生不久,接下来有没有可能再发生类似的风险事件?
不过,包商银行作为包银消费金融的控股股东在过去两年并没有披露过相关业绩,我们无从得知包银以及包银消费金融的具体经营情况,而其他城商行基本上都会进行业绩披露,有风险点的话或能及时发现,从这一点来看或许我们的忧虑是多余的。
五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超过5亿
在披露2018年业绩的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8家处于盈利状态,但中银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以及华融消费金融三家的净利同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59%,79%和85%。这三家2018年营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净利却大幅下滑。可能与去年的严监管以及资金成本上升有关。
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捷信、招联、马上、中银和兴业。
捷信和招联连续两年净利超10亿,招联的净利增速虽比不上捷信,但从净利/营收比来看,招联要胜一筹。不过,东浙新闻客户端(),招联近期频出丑闻,既有循环贷虚假宣传,后有乱收平台服务费暴力催收等负面。
马上消费金融营收和净利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去年在投诉平台的投诉件数超过6000件,位居互联网消费金融投诉榜首位。兴业消费金融2018净利同比上涨145%,是前五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增速最快的。
这五家消费金融公司除了兴业消费金融外,近两年均有大幅增资(或拟增资计划)。主要是因为消费金融业务增长快速,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最大杠杆倍数为10倍,如果不增资,业务规模将受到限制。
捷信消费金融增资至70亿,去年贷款余额898.35亿,杠杆为12.8倍。马上消费金融增资至40亿,去年贷款余额也在400亿左右,正好满足10倍杠杆限制。兴业的注册资本仅7亿,去年贷款余额为206.94亿,杠杆达29.56倍。
招联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分别拟增资至48.59亿和43.89亿,根据两家去年的贷款余额,增资后,中银消费金融将暂时摆脱资本金限制,而招联消费金融去年的贷款余额大约在700亿左右,仍大大超过10倍杠杆限制。
当然消费金融公司光自有资金根本无法跟上迅速扩张的业务规模,所以除了自有资金之外,融资渠道还有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和ABS等。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需要满足至少连续两年盈利以及其他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条件才能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不考虑其他规定,仅从连续两年盈利的条件来看,目前有12家消费金融公司满足条件。
发行金融债受限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规定。中银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均发行过金融债。
发行ABS必须满足至少三年经营期限的硬性规定,目前已开业的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14家满足要求。中银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均发行过ABS,而兴业消费金融在今年四月也获批发行60亿ABS。
其他净利增速较快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海尔消费金融(250%)、中邮消费金融(199%)、哈银消费金融(163%)、北银消费金融(扭亏,144%)和湖北消费金融(129%)。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的净利润都超过1亿。
北银消费金融在连续两年亏损后终于在2018年扭亏。作为曾经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这几年走了不少弯路,2017年甚至被监管开出过900万的巨额罚单。现在已彻底被拉开距离,不知何时能追上。
当然,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都被监管开过罚单,比如中银、杭银等,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监管“看”得比较严格。
哈银消费金融在今年四月得到百度度小满的增资。度小满也许是看上哈银消费金融的牌照,但借助度小满的流量和资金优势,哈银消费金融或许有望更上一层楼。
此外,长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以及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均在2018年实现了扭亏为赢。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展业中的这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严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营收和利润上大大甩开尾部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