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 22:24:39来源:新媒体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做科技股投资出身,但后来也买过化工、养殖、电力股,形成了行业轮动的投资风格,以至于有声音质疑你风格漂移,你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金梓才:A股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股价波动比较大,而且容易情绪化;二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制造服务环节,对终端的定价权相对较弱,所以基本面的波动也比较大。
从自身的行业投资实践来看,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当聚焦于单一风格或行业无法给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时,就可能需要去做一些行业轮动、周期轮动。以2016年和2023年为例,这两年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市场上缺乏兼具落实性和成长性的大的产业趋势,这时为了优先保证投资的落实性,就会寻找一些胜率比较高的方向,包含化工、养殖、电力等非成长板块,这并未偏离我们以产业研究为基础的价值发现的投资理念。
市场环境和风格总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适应各种市场环境、各种市场风格的基金产品,能有效帮助投资者获得长期收益。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第一,我们敢于走相对难的路;第二,不断完善方法论,争取在不同的产业周期中,抓住周期的底部和顶部;第三,也许过程中产品会有业绩波动,但我们始终坚持朝着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投资回报的方向努力前进。
证券时报记者:面对近两年市场风格、行情热点快速轮动,然后迅速泡沫化的市场,你作为行业轮动型选手是怎么应对的?
金梓才:我们团队的总体投资框架强调“行业景气+个股空间+动态优化”缺一不可、三位一体,其中“动态优化”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风格、行情热点的切换。
动态优化是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什么样的公司有阿尔法要有清晰认知,并根据外部环境与行业自身变化去做调整。动态优化的核心是对基本面的把握,力争在股价预期不高的时候做配置,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另外,从团队投资框架建设本身,我们应对这种市场行情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我们在投资框架和理念的打造上是贯穿很多行业的。我们把行业层面的框架提炼出来,研究出来的规律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其次,我们非常强调核心思维,总结最核心的东西。所以不管面对任何的机会、任何的行业,都会力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投资的本质。最后,我们团队内部有自我批判的反思思维。
证券时报记者:追踪产业景气度的核心思维是什么?
金梓才:实际上就是如何筛选出一个上行的行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强调三点——空间要大、落实性要高、性价比要合适。
从实践来看,有两点可以关注:第一,我们复过盘,A股市场的估值提升大概率跟ROE(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市场大部分的参与者是顺周期思维,所以抓住一点逆向思维的特点,就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第二,如果在一种类型的行业里面找,很容易出现要见顶的时候大家都一起见顶的情况,如果不把自己的眼光跳开,寻找少部分领域,很难找到其他行业的机会。
未来要提高对
产业节奏的把握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因为重仓AI,你在去年的业绩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下半年被遇了比较大的回撤,你怎么看待自己去年的投资?有哪些反思或者总结?
金梓才:去年的投资让我意识到了在应用自身框架上的一些遗憾,比如对产业景气发展节奏的把握。在去年的AI行情中,AI应用一开始并没有业绩,而且发展也没有那么快,所以当时配置了一些应用层面的公司回撤相对较大。实际上我们对景气行业的方向判断和选择都是对的,唯一缺憾是对节奏的把握稍微欠缺。我们未来肯定会继续迭代更新投资框架,尽量给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宏观经济承压,市场没有明显的景气向上主线,市场波动主要围绕事件估值波动而对盈利不敏感的背景下,我们中观景气行业轮动框架是否还适用呢?
我们的谜底是:这个投资框架并没有失效,仍然适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定义的景气就是指中长期趋势的产业景气,周期至少以年度为单位的,而不是短视地追逐市场热点。虽然短期市场可能围绕事件催化来博弈预期,但长期终究会有比较明确的产业行业趋势去帮助我们把握投资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怎么把握行业板块、产业周期的轮动节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