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8:16:31来源:ZAKE新闻
和过去几年绝大多数国际车展类似,电动汽车成为巴黎车展最重要的元素,奔驰、雷诺等欧洲车企都展出了全新的电动车型。而更受中国媒体关注的则是准备大举进攻欧洲市场的比亚迪和长城汽车。
今年十一前后,比亚迪、蔚来陆续宣布进入德国、瑞典等国汽车市场,东风岚图则将 500 辆汽车发往挪威。
借电动化转型之势,中国汽车正向全球传统汽车工业最强的地区之一发起进攻。
" 中国的新能源车出口到欧洲有它的必然性。" 岚图汽车 CEO 卢放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方面,欧洲各国对碳排放有着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欧洲有非常强的汽车工业基础,但产业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快速实现。而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坚定地走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这给了中国汽车工业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10 月 11 日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实现了 " 质 " 的飞跃,不再是以往主要依靠低价产品低端车型,而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的单价持续提升,这和中国汽车的质量、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
" 归根结底地说,我们的车越做越好了。这种发展势头才是可持续的。" 许海东说。
当然,中国汽车进入欧洲,也面临着政策差异、法律法规、市场竞争等一系列挑战。
集体出击
早在 2005 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中国品牌就曾集体出现。当时,吉利、陆风和华晨三个品牌试水欧洲之路。陆风试图以低价杀入市场,却在 ENCAP 碰撞测试中以零分收场。ADAC 德国汽车俱乐部对华晨尊驰、华晨骏捷的碰撞测试则分别给出了 " 一星 " 和 " 零星 " 的成绩。
" 低端和低质 " 也成为了当年欧洲媒体对于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这样的产品和品牌,未能帮助中国汽车叩开通往欧洲的大门。此后在 2013 年闯荡欧洲市场的观致汽车,虽然碰撞测试拿下高分,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但也未能打开市场局面。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与合资品牌对抗尚处劣势,去欧洲竞争更是难上加难。但电动车转型浪潮让欧洲车企的堡垒不再如以往牢固,给了中国汽车重新开启欧洲征途的新契机。
事实上,在比亚迪和蔚来近期宣布欧洲战略之前,自去年以来,已经先后有十多家中国车企开始进军欧洲市场。
其中,既包括吉利领克、比亚迪、上汽名爵、上汽大通、红旗等传统势力,也包括蔚来、小鹏、爱驰等造车新势力。
一位在德国工作的汽车工程师告诉 21 世纪报道记者,目前在欧洲市场认可度最高的两个中国品牌是名爵和极星。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品牌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名爵本是一个英国汽车品牌,后被上汽收购,此前在欧洲就有一定知名度;极星则是脱胎于沃尔沃汽车的高性能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名爵 ZS EV 在德国、瑞典等国都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今年 9 月,名爵宣布全新纯电车型 MULAN 在中国及近 20 个欧洲主要国家同步上市。名爵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汽大通也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之一,目前已经在英国、挪威等 20 多个国家拥有销售网点。据悉,上汽大通 MAXUS 在欧洲市场的总销量已经突破 3 万辆。
吉利旗下除了极星品牌之外,领克汽车也在 2020 年开始开拓欧洲市场。今年上半年,领克在欧洲累计总交付 10,912 辆(销量 + 订阅量),同比增长 3986.9%。
此外,根据今年 8 月吉利汽车财报沟通会上透露的规划,吉利品牌将加快欧洲、澳新、南美新市场的拓展,领克继续深耕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几何纯电也将挖掘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蔚来和小鹏都将欧洲布局的首站选在了挪威。
小鹏汽车 2020 年进入欧洲,并于次年在阿姆斯特丹设立欧洲总部,融易新媒体,今年以来,陆续在瑞典、荷兰、丹麦等地开设直营体验店。
蔚来则在 2021 年 6 月发布挪威战略,今年则更进一步进入德国、瑞典、丹麦、荷兰四国,将在当地建设服务及补能网络。
不过,目前,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在欧洲的销量表现欠佳。
新势力中,爱驰汽车是最早布局欧洲的品牌。2019 年,爱驰的首款量产车 U5 宣布在中欧同步销售。不过,爱驰汽车在国内市场反响惨淡,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也略显不足,2021 年,爱驰汽车的出口量只有 1676 台。爱驰汽车后续规划的车型,也宣布将同时登陆中欧市场。
9 月 28 日,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三款车型,包括汉、唐及元 PLUS,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包括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这三款车型也在巴黎车展亮相上市,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