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2 14:05:58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2020年,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风险挑战空前。但中国经济逆势而上、破浪前行,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企业作为经济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在过去一年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人民网经济科技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极不平凡之年的上市公司年报。
据WIND金融终端显示,截至5月8日,共380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财报,超过6成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正。值得关注的是,在行业研发费用普遍增长的趋势下,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愈发明显。
超6成的公司研发费用增长 两极分化现象值得关注
WIND金融终端统计显示,在公布财报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48家,其中上海医药和九州通超过千亿元;归母股东净利润超过30亿元的公司有10家,其中英科医疗、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的归母股东净利润超过50亿元。
在超6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同时,行业研发投入金额也整体逐年攀升。公开数据显示,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有243家,占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的6成以上,有20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的有8家。
但也有33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在1%以内;研发费用低于100万元的有6家企业。
具体看,九州通营业收入排在第2位、超过千亿元,归母股东净利润排在第9位、超过30亿元,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排在第353位、为0.13%;白云山营业收入排在第3位、超过600亿元,归母股东净利润排在12位、超过29亿元,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排第334位、为1%;海王生物营业收入排在第八位、超过400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9.5%。
发布2020年财报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不足0.5%企业。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关注利润状况与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销售费用的使用多寡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销售费用超过30亿元的医药生物类公司有24家,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华东医药、华润三九、科伦药业、白云山、一致B和国药一致。其中,营业收入排在第1位的上海医药,销售费用也排在第1位。
发布2020年财报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在前20位企业。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在高销售费用背后,一些衍生问题值得关注。2021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了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对19家医药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涉及了5家上市公司,震慑了医药企业带金销售等违规行为。以步长制药为例,该公司以咨询费、市场推广费名义向医药推广公司支付资金,再由医药推广公司转付给该公司的代理商,涉及金额5122.39万元,被处以罚款。
发布2020年财报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排在前20位的企业。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专家:重视研发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史立臣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药品研发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人才、资本都在向该领域聚集。
“这种趋势在过去十年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的医药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盈利模式也从技术含量不高的规模化仿制药向新型药物研发迈进。这意味着以研发为发展核心的医药巨头会陆续诞生。”史立臣说。
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士表示,尽管研发投入并不能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但不可否认,研发费用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家公司研发创新实力,以及研发创新潜力的重要因素。随着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正面临着“二次创业”。
“但原研药的研发是一场漫长的道路,虽然当前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力度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上述业界人士说:“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是一个漫长历程,要经过靶点确认、合成提取、化合物筛选、药理等临床前一系列的试验过程,还要通过临床一期到三期试验、注册申请和上市后持续监测等诸多环节。这个过程,短的三、五年,长的需要十年以上。针对药品知识产权的法律有待完善,这也导致了上市药企趋向对仿制药进行生产和销售。但相信,随着产业发展、消费者需求提升,对原研药加大投入是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