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08 10:35:23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经历疫情“严寒” 旅游业如何实现“二次起跳”
旅游业如何实现“二次起跳”
这个“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现井喷式爆发。安徽黄山也不例外。5月1日晚,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发布公告提醒游客,景区5月2日实名预约网络购票游客人数,已达疫情防控条件下线上售票限额3.55万人,建议游客选择其他旅游路线,或改日进山。
2021年一季度,黄山市共接待游客97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较2019年恢复70%,旅游总收入100.19亿元,同比增长113%,较2019年恢复65%。
一切逐步向好。但在旅游业大变局背景下,面对文旅融合大势,尤其是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寒”之后,旅游业如何突出重围,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二次起跳”,已经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疫情之下游客减少只是黄山一次小‘阵痛’。”黄山市市长孙勇认为,“黄山更大的‘阵痛’应该是经历了40年发展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旅游大省云南、四川、甘肃、贵州、福建,都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旅游业态百花齐放,景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黄山旅游也遇到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创新不足,发展步伐放缓。以往靠山吃山的“门票经济”正受到“夜光经济”“民宿经济”等新兴消费范式的冲击;传统旅行社趋冷,自助游日渐成为常态;旅客主体年轻化趋势凸显,体验性、享受性与互动性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卖点。
“门票经济”:还会卖门票,但不能只依赖门票
“桃花源里人家”,特指黟县徽派古村落西递。这里保存着景区第一张门票:一张拆开的香烟盒纸,背面手写“两角”字样,盖着村委会的公章。从20世纪80年代的2角,到如今的52元,西递景区门票前后变迁了10多次,一张张不同面值的门票成为黄山市旅游发展最好的见证。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发出了铿锵声音。那一年,黄山玉屏楼宾馆仅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盏吊灯,整个宾馆二楼只有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公用洗手间。
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安徽以黄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着力打造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行区。1996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了“中国第一支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一时风头无二。
40年的改革、摸索与创新,黄山已经成为安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黄山旅游创建制定的数十项旅游服务地方标准,也被吸纳为行业标准,成为中国山岳景区的标杆。
徽黄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武认为:“如今,发展旅游主要靠景区升级、业态升级、服务升级来实现。”从2012年开始,门票在该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从九成下降到去年不足六成。而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占据其旅游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德辉坦言,在黄山风景区转型升级进程中,依然会卖门票,但不能依赖门票,“传统优势业务要横向扩张,新型业务应纵向拓展”。
从2016年起,围绕“走下山、走出去”目标,黄山风景区开始向新兴业务拓展:通过让景点“轮休”,景区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在山上做足“减法”的同时,黄山景区努力在山下做“加法”。“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文传”“旅游+农旅”……黄山风景区加大对外拓展和资本运作步伐,努力实现公司从单一发展向联动协调发展转变,从内涵增长向外延拓展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资产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转变。
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正成为开启黄山“二次创业”的一把新钥匙。在黄山市歙县,油菜花摄影节、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百里大画廊百车自驾、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轮番上场,成为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放大山水人文优势的重要抓手。
“随着旅游业态多元化和游客消费的理性化,加上政府指导价乃至免费,门票收入的占比会逐渐降低。”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陆林认为,“培育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在多元化经营上加大投入,提升游客‘复玩率’,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升级换代。
“夜光经济”:拓展旅客时间就是拓展消费空间
夕阳刚落,明经湖前,西递古村景区的喷泉开始随着音乐摇摆,依托山、水、牌楼,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水幕光影秀表演《西递传奇》正在上演。这是徽黄旅游集团斥资3000万元对西递进行基础设施技术升级、着力打造“夜光经济”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