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2 09:14:32来源:红商网
万亿负债压身、业绩增长疲软,这个冬天,绿地控股倍感寒冷。
在遭遇一系列危机之后,绿地控股已被“碧万恒融”甩在身后。掌门人张玉良曾对外反思,有市场压力的客观因素,也有来自内部团队的问题。
虽然目前公司仍处于行业前十之内,但是,仅高负债、资金吃紧这两项,就难让这位“绿巨人”轻装上阵。
万亿负债压身
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收入3209.01亿元,归母净利润120.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4%和1.94%。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6.01%和32.83%。
上世纪90年代初,绿地控股(600606.SH)从上海郊区棚改业务起家,当时注册资金仅2000万元,在张玉良的带领下,成为资产万亿的地产航母。
资产规模超万亿,公司的债务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负债规模1.032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8.62%。
华西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绿地控股剔除预收账款后的净负债率为183.45%,较去年同期上升10.40pct,杠杆率小幅上升。公司在手货币资金805.7亿元,现金短债比0.78,较去年同期下降0.14,短期偿债风险增加。
今年8月,央行、住建部等监管部门公布的“三道红线”,绿地控股是TOP50房企中唯一一家全部踩线的国企。
事实上,作为“摩天大楼专业户”,绿地控股一直在高负债、高杠杆运转。
2019年,公司净负债率156%、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82.8%、现金短债比0.76,全部踩线。到了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82.38%、净负债率183.45%、现金短债比0.78,各项指标有继续恶化的迹象。
4000亿关口徘徊不前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之下,今年以来,头部房企积极利用打折、促销等各种加速去化提速。
反观绿地控股,存货规模不断上扬。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规模达到6572亿元,同比增加127亿元。同期,融易新媒体,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650.2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3.35天。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1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4000亿元)的67.98%。
克而瑞研究显示,今年前11个月,近8成房企累计业绩远超去年同期,超6成房企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全年目标。
早在2018年,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提出当年销售目标实现4000亿元,而2018年-2019年,公司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875亿元和3880亿元。从绿地控股今年前11个月的去化速度来看,今年完成这一目标几率不大。
克而瑞披露,今年前11个月,绿地控股全口径销售金额2763.8亿元,权益销售金额2487.4亿元,均排名行业第7位。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