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9 17:16:59来源:红商网
8月31日,海正药业公布称拟向HPPC购买其持有的瀚晖制药49%股权,交易对价44亿元。这项交易的标的正是海正药业两年前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资产,而后HPPC股东Sapphire在2017年以2.8639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获得HPPC全部股权。一宗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交易,却在两年之后被上市公司海正药业以翻倍的价格购回,不合理的举动遭至问询。
8月31日晚间,海正药业公布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上市公司拟向HPPC购买其持有的瀚晖制药49%股权,标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为44亿元。此前公布收购预案显示,标的资产暂定为43.37亿元至44.84亿元,这次的收购拟定价格属于上限。交易完成后,瀚晖制药将由海正药业全盘接管持股100%。
颇有意思的是,这项交易的标的正是海正药业两年前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资产,而后HPPC股东Sapphire在2017年以2.8639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获得HPPC全部股权,进而持有瀚晖制药49%股份。如今仅两年时间,Sapphire一转手净赚金额超20亿元。海正药业19亿弃购后又欲44亿买回,前后两次交易估值差距巨大,遭到外界质疑,甚至引来上交所的问询。
即便海正药业称,当时上市公司是受当时资金情况和再融资进展滞后的影响,才无法承接辉瑞出售的瀚晖制药股权。然而查阅数据后发现,海正药业现在的资金状况和此前相差不大,相比两年前却多花24亿元的代价,海正药业的上述解释仍不能完全让人信服。作为中国资历最老的药企之一,海正药业状况不容乐观,而作为海正药业“利润奶牛”的瀚晖制药能解其困么?
与辉瑞合资5年
海正药业和瀚晖制药之间的联系要从2012年说起。
彼时海正药业正欲从原料药厂商延展至制药仿制药企领域,当时国外的辉瑞也欲将专利过期的成熟药借由国内药企的原料和渠道优势做大中国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海正药业和辉瑞可谓一拍即合。
双方于2012年共同合资组建海正辉瑞(瀚晖制药的前身),两者各占公司49%、51%股份。按合资协议约定,辉瑞方面向合资企业注入10个品种,包括7个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2个授权仿制品种和1个进口注册品种;海正药业方面则注入盐酸表柔比星、伊达比星、美罗培南等64个已批准品种及11个过渡期品种。
海正辉瑞也创下了当时中国医药行业中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借助辉瑞的技术和产品,海正辉瑞实现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海正辉瑞的并表,也给海正药业的业绩打了一针催化剂。
在这之后,海正药业对海正辉瑞的业绩产生了较强的依赖。2013年到2017年,海正辉瑞的营收分别为43.19亿元、49.51亿元、28.21亿元、35.29亿元、39.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5.11亿元、2.52亿元、3.51亿元、4.89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海正辉瑞业绩出现了较大的下降。
根据海正药业的说法,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产品特治星的断供。据了解,在海正辉瑞成立之初,辉瑞指定海正辉瑞以分包装生产原研药特治星,并由海正辉瑞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瑞海承担特治星在中国内地的独家市场推广和分销业务。对于海正辉瑞来说,特治星也成为了自身的明星产品。特治星的销量向好也带动海正辉瑞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约4.45亿元和5.51亿元,归属于海正药业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27亿元和2.81亿元,同期海正药业实现净利润近3.02亿元和3.08亿元。
2014年,由于辉瑞海外工厂因生产过程改造,特治星开始断货。2015年,特治星供货量仅17.97万支,不到2014年的1/30,销售量为17.15万支,仅贡献销售收入2000万元,这也导致了当年辉瑞业绩的下降,融易新媒体,海正辉瑞在一年的时间内更换了两任CEO,依然没能救回业绩,由此可见,海正辉瑞对海正药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