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8 21:10:15来源:专栏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会毁掉所有他接近的物质。
黑洞图片,杀伤力同样惊人。已经有网友提出问题:“黑洞图片会毁掉视觉中国吗?”近日,视觉中国因黑洞图片版权事件,跌停2天之内,市值蒸发37亿元,机构疯狂出逃,而且,舆论一片喊打喊骂声。
这种情况,近两年是如此的频发,伊利、鸿茅药酒……似乎舆论越来越暴戾,企业一朝犯错,便要置其于死地,剥夺其发展的权利,这样真的好吗?
近日,京东公司裁员、降薪等事件,使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刘强东“为18万个家庭负责,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调整薪资结构绝不是为降低工资”“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6”等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讨论。
视觉中国“黑洞”图片事件,也招来一片喊骂声,甚至有专家表示“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就是要让他感觉到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也有3家公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个是无辜的伊利,一个是活该但本质上无辜的鸿茅国药,一个是死有余辜的长生生物。
而前两个公司,事件也是发生在4月间。
说伊利无辜,是自媒体无中生有,造成了伊利品牌和资本市场损失。
说鸿茅国药活该但本质上无辜,是鸿茅国药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导致舆论对鸿茅药酒产品、公司品牌产生较大的质疑。
说长生生物死有余辜,这家公司生产了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疫苗,突破了人的道德底线,难道不应该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吗!
这3家公司,最具有话题性的当属鸿茅国药。讨论的焦点在于:它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消费者认可其产品但舆论非要致其于死地,事件过后它到底会如何发展?
要想解释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鸿茅药酒存在着被大家忽略的3个基本事实。
事实一:鸿茅药酒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作为治病的药酒,不管公司如何,舆论如何,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疗效,那么,鸿茅药酒是像其他药品保健品一样突然冒出来的吗?
并不是这样。
鸿茅药酒280年的历史传承中,早已经历过消费者的检验、权威机构的检验甚至国际社会的认可。
据史料记载,公元1739年(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中医大夫王吉天去包头行医,途经凉城县鸿茅古镇,见当地百姓多患风湿腰腿疼痛等病症,且缺医少药,痛苦不堪,遂迁居至此地,开办医馆“崇德堂”,并根据经典古方化裁配伍,取材当地天然中草药,于乾隆四年(1739年)创制出了一剂含有数十名方、六十七味中药的大方药酒,医人无数,在晋蒙各地享有盛誉。
进入20世纪三十年代,《绥远通志稿》中对鸿茅药酒有着详细的阐述:“色如胭脂,香味醇厚……有患腰腿疼痛者,饮之每奏奇效。故价值虽昂,销路仍极发达,近而山西、内蒙,远而外蒙各地,皆有行销,蒙人对之尤视为珍品。
从颜色和味觉来看,这时候的鸿茅药酒,就是外观呈现胭脂色,香味比较醇厚,今天个别舆论所说用红糖勾兑,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鸿茅药酒的历史制作技艺。
其后的战乱年代,鸿茅药酒的产销时断时续。直到1948年3月,解放军攻占厂汉营,县工作队接管商号,从掌柜账本里发现了鸿茅药酒手抄秘方,才得以继续传承下来。
到了1974年,鸿茅药酒已经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21世纪,鸿茅药酒先后通过国家药品企业GMP认证,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能够获得上述认可,无不是有硬性衡量标准,产品岂能是儿戏。
鸿茅药酒为什么采用了附子半夏等几味有毒中药材?其实中国自古就有以毒攻毒的说法,况且这类有毒中药材已经经过炮制,并不是拿来直接入药,比如附子经过加热蒸煮法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此外中医有“君臣佐使”之说,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君臣佐使”的正确有序,才能保证中药处方群药的合力达到四象平衡,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所以鸿茅药酒的67味中药并不是一股脑大而全的使用,而是有为了能达到药效的内在逻辑——鸿茅药酒67味处方中包括了各种作用的药味,但主要是镇痛剂、祛风剂、芳香健胃剂、补肾强壮剂四类,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经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临床辨证符合的,就属于功能主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