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17 13:03:14来源:红商网
资本迷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逐利动机。
近日,曾经的医药明星企业,即将登陆科创板的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元医药”)深陷各方质疑。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皓元医药存在“核心业务专利数不足”、“供应商数据造假”、“资本运作成疑”等诸多问题。
6月22日,时代财经跟进报道《皓元医药IPO疑云:核心主营违背行业常识,拼凑上市谜团待解》,对皓元医药主营业务进行了质疑。而随着时代财经的持续调查,一个布局近20年的资本赌局,逐渐浮出水面。
时代财经通过独家获取的多份专利鉴定文件、证据,以及采访多位行业专家和专利律师之后发现,外表看看起来“科研实力强劲”的皓元医药涉嫌通过造假、伪造科创概念以及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试图披上“科创企业”的外衣,强行登陆科创版。
时代财经从6月下旬开始,持续针对上述质疑对皓元医药展开采访,并多次致电皓元医药实际控制人之一、副总经理高强。
7月8日,高强以采访请联系公司董秘办为由,回避了采访。
7月10日,皓元医药董秘办对时代财经的采访函进行了回复,同时,皓元医药承认,目前公司正在接受上交所的问询。
饱受质疑的科创新星,核心业务涉嫌专利侵权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720弄2号,是皓元医药的公司所在地,这里是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周围聚集不少生物技术与化学制药企业。皓元医药作为“科创新星”,正谋求在科创板上市。
虽然身处高科技园区,但时代财经却发现皓元医药的核心技术并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是外界对皓元医药的普遍质疑。
从皓元医药的招股书来看,其核心业务为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
所谓工具化合物其实在业内被称为“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也可以理解未批准上市的药物,它们通常会被原研药企作为候选药物送去官方机构审批、进行临床实验,只是有的被批准上市有的不能上市。”一位从事生物制药的专业人士对时代财经记者介绍道。
而分子砌块则是用来制作活性化合物的。“分子砌块要通过修饰合成变成各种各样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生产分子砌块的技术难度要比生产活性化合物简单的多。”上述专业人士补充道。
简而言之,皓元医药并不自己生产药品,而是生产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一些原料,其核心产品为工具化合物,其主要客户是药厂做实验的、医院里做基础医学实验、大学生物化学系做实验的,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实验试剂进行科学研究。
但是,在专利保护十分严格的生物、化学领域,原料生产,特别是所谓“工具化合物”的生产,具有巨大的灰色空间。
时代财经记者在采访多位专利律师和行业专家之后发现,基本上每一种工具化合物都应该有一项对应的化合物专利以及一项该化合物的合成专利。而这些工具化合物的专利基本都掌握在国际原研药公司手上,比如辉瑞、礼来、阿斯利康等公司。
全球最大生物药剂供应商Sigma通过与辉瑞签订许可协议,获取了辉瑞化合物的授权,才可以生产及销售175种辉瑞化合物产品。但辉瑞也将从Sigma的销售收入中获得较高比例的分成,因此,Sigma销售的辉瑞化合物毛利率不高。相比之下,皓元医药销售的工具化合物毛利率可达70.7%以上。
包括皓元医药在内,国内从事工具化合物的公司规模都比较小,很难通过跟国际原研药公司签协议获得生产许可。所以,国内生产这些化合物的公司都避免不了会涉及专利侵权问题。
皓元医药在招股书中多次阐述,公司能够生产“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
但从专利数量来看,招股书只披露了皓元医药及其子公司获授权的53项专利。
一万种产品,专利却只有区区50余项。皓元医药到底是科研实力强劲的科创公司?还是一个通过侵权牟利的盗版生产商?
带着疑问,时代财经对皓元医药旗下网站的在售产品进行小范围的梳理,随机选取了100种皓元医药的在售产品,然后将产品名录送往多个专利律师事务所进行了鉴定。
一份时代财经独家获取的《侵权鉴定意见书》显示,100种皓元医药随机在售产品,竟然全部侵权,其中的69个化合物产品侵犯了中国专利,另外31个化合物产品侵犯了外国专利。
皓元医药为何敢大肆进行专利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