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02:23:33来源:文章时代周报
智慧工厂的关键是“自动化”与“智能化”。盈华材料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覆铜板生产设备,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底座,建设MES、ERP等多个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和5G工业物联网技术平台,实现运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进盈华材料的生产车间发现,生产线上的物料运输通过各种自动化设备来进行,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来进行监控。
“数据的可视化是最容易实现的,这只是信息的收集。”吴茂彬对智慧工厂的构想正逐渐落地,“我们工厂的特色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智能化。比如,系统能够实现设备的反控来实现黑灯工厂。另外,要用好数据,从最简单的异常报警、异常自动处理,再到排产优化、成本优化等,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效益。”
过去,单面覆铜板厂的人均年产值在150万元左右。而盈华材料的工厂达产满产情况下,人均年产值可以达到25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
“制造业必然是走向智慧工厂,这可以解决成本、耗能、产品稳定性等问题。但未来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是要走出去学习。”吴茂彬说。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核心是生产水平的提升以及适应行业未来的需求。
据他介绍,盈华材料年产3600万张高性能覆铜板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一、二、三期投资分别为12.5亿元、11.5亿元和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其中,一期3条生产线已完整达产满产,二期第一条生产线也于去年底正式投产,2023年已实现产值超过6亿元。二期剩余3条生产线计划于2024年底完整投入生产。
近些年,吴茂彬持续向行业优秀同行学习,年后密集拜访不同的企业,对时代的变化与行业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去参观一家企业工厂的时候,人家告诉我一个数据,它60%的订单都是小于10台的,全是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时代,制造业怎么办?既要解决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又要保证效率,在我们行业就叫‘柔性生产’,而现在是‘精益柔性生产’。”
不惧周期 要高质量发展
覆铜板行业的核心竞争要求,业内早已明晰。吴茂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制造业根本无捷径可走,必须掌握核心科技。“一个企业如果靠随波逐流、靠行情来赚钱,并非长久之计。”
IT基材市场存在已久,作为基础材料的覆铜板更是竞争激烈。过去数年的行业大环境不好,导致订单、价格双双下滑,而本次低潮期的持续时间超过1年。“虽然目前覆铜板行业比较低迷、内卷严重,但随着新能源、光伏等绿色新型行业的火热发展,行业潜力空间还很大。”吴茂彬对行业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
在低潮期是要如何更好地走下去?吴茂彬这几年对这一课题的思考越加深刻。
“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是加速项目的推进速度。”吴茂彬说,“今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关键的成长期。要成长得好,除了加速外,还要倒逼自己提炼内功。对于新企业来说,要靠发明创造去走路。”
覆铜板行业有大年、高峰期、低潮期之分。在吴茂彬眼中,行情的波动属于“市场先生的调节手段”,这是绝大多数行业都会走向市场之手调解供需的必经之路。
在盈华材料内部,管理层一致认为2024年是成长期的开端,同时也是验证企业竞争力理论设计能否实现的关键年。“盈华材料的竞争力由产品性能稳定和性价比高构成,而智慧工厂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点之一。”吴茂彬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在行业低潮期顺利渡过企业成长期的初始阶段?吴茂彬的谜底是,先活着再谋发展。“我认为行业大概率会逐步好起来,这是对行情的判断。在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实现盈利,不盈利就是持续性地‘流血’。”
吴茂彬曾经提到过“现金为王”的企业生产策略。尽管“现金为王”在商界是人尽皆知的概念,但对盈华材料而言,能赚钱的前提是活着。吴茂彬说,从统计数据看,绝大多数企业倒闭不是因为不赚钱,而是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倒闭。“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能没有危机感,也不能过分地有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