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15:18:59来源:生活在线
文/中康科技Sinohealth
引言:2022年10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镇痛日”。作为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痛风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痛风是尿酸沉积引起的关节无菌性炎症,恰如其名,痛风来去如风,这种让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在古代欧洲甚至被称为“魔鬼的啃噬”。
痛风找上1500万患者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1年)》,痛风患病率达1.1%,2022年痛风患者已突破1500万。除家族遗传外,高嘌呤食物、饮食作息不规律是主要发作原因。
痛风“重男轻女”。男性体内缺乏尿酸沉积的“天敌”——雌激素,且更偏好高嘌呤食物、饮酒;因此痛风患者中男女比例高达15:1,尤其是40岁以上中年男性,风险更大。
痛风“尊老爱幼”。以往痛风患者多为中老年,娱乐生活丰富多元使得痛风逐渐找上年轻人。资深吃货、应酬酒友、熬夜冠军、超重肥胖等群体成为痛风潜在高发人群。痛风还有“地域偏好”。喜爱老火靓汤、海鲜的华南,尤其是广东痛风发病率领先全国。
来源:公开资料,中康CMH整理
小关节大疼痛,患者夜不能寐
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常见症状为单个小关节红肿热痛(如大脚趾关节),多呈现为撕裂样刀割样剧痛,且大部分发生在后半夜,患者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风篇》(下文简称报告)显示,患者长期受困扰,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患者服用药物镇痛、降尿酸的需求强烈。
来源1:公开资料,中康CMH整理
来源2:《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风篇》
痛定思痛,痛风患者积极自救
痛风急性且发作剧烈,患者初次发作就不得不寻求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治疗。报告显示,中高频患者(一年痛风发作6次以上)在初次发作时,患者平均采取的应对措施达6.77个,“医院就诊-口服药物-调整饮食作息”是最常见的应对场景。
来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风篇》
但仍有较多痛风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并且在治疗上较为保守消极。在发作初期,44.5%需要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疾病症状;同时,仍有超过30%的患者未服用降尿酸/镇痛药物。痛风疾病认知教育、药物普及仍待进一步渗透。
年轻患者:我的治疗我做主
大多数年轻患者对痛风、乃至口服药物的接受度偏低。部分年轻患者在初期仍不知道/不相信自己得了痛风,仅用外用贴膏产品镇痛;或者认为自己还年轻,期待通过中药调理、保健品等温和的治疗方式能痊愈。
年轻群体在药物选择上更有自我主张。初次用药时,除听从医生权威外,患者也会通过社媒资讯或已有认知自行选择药物;而在多次发作后年轻患者的品牌忠诚度仍不高,甚至会根据症状自行调整用药,在产品缺货时也会换药。
来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风篇》
走下神坛?布局院外痛风市场正当时!
2020年底,痛风主要品种-非布司他带量采购开始执行,医院价格降幅高达89%,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5%左右,业界纷纷传言“非布司他走下神坛”。但集采后仍有大量患者在院外购买痛风药物。据中康CMH调研结果显示,VBP后大部分患者并未更多去医院购药,医院就诊时间长、疫情下需核酸检测是主要障碍。仍有65%的痛风中高频患者在院外购药,线下药店承接了最多处方。
来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风篇》
后集采和疫情时代,院外痛风市场大有可为。一方面,药企仍持续开展年轻人群的疾病普及,并加强媒介投入提升品牌认知度,以获取年轻新患;同时加强线上线下多渠道覆盖、保障产品可及性和货源稳定性,是留存、转化用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