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16:14:19来源:生活在线
2014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成功救助了一名心脏骤停旅客。8年过去了,每当人们讨论起公共急救事业与AED,海口这座具有先导意义的城市都会被提起。
近日,海南省红十字会募捐赈济处处长王春生、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付杰、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急救中心副主任王毓琛以及迈瑞医疗AED海南市场负责人谢爽爽提出了对公共急救事业与AED发展的愿景与规划,献计献策,以助力AED“海南模式”迈上新台阶。
写进政策 为这台“救命神器”保驾护航
把关注与重视写进政策里。在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之后,海南省政府就将AED配置工作纳入到《省委、省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事项》中,要求2022年11月底前为全省小学和A级旅游景区配备AED;2022年5月印发的《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也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资源配备、打造15分钟急救圈,强化AED配备和信息化管理。
“到2023年实现每10万人配置100台AED的目标现阶段还有一些距离,但应该看到十足的信心。AED配置工作如今已成为海南省为民办实事的清单之一,这传达了积极的发展信号。”在王春生看来,海南省大力发展AED事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时代性,海南不仅是经济特区,更是我国与国际交融互通的重要窗口,AED普及也将在海南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强劲的发展潜力。
“海南岛环海,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过去我们希望每一个海南的孩子都学会游泳,如今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像学会游泳一样学会急救。”王春生介绍,海南省的中小学公共急救培训工作开启较早,2017年至2020年的4年间,海南省红十字会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老师进行了公共急救培训,现已经达到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2名急救师资,并通过老师带动学生,让急救知识星火燎原。
助力乡村振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海南省红十字会与海南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800多名乡村振兴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培训,致力将公共急救知识带到基层群众。同时与海南省直机关工委合作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帮助省直机关干部率先完成急救知识学习,并带动群众加深对公共急救知识的了解。
多一台AED,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目前海南省全部中学和高校都已安装了AED。机场、码头、车站、社区等人员密集之处也在广泛配置中。未来,海南将通过社会各届的努力解决AED配置数量不足的问题,争取早日达到每10万人配备100台的标准。
讲入人心 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
走进海南省急救医学中心的生命安全教育基地,在五楼,不仅有一台真实的救护车,还有ICU病房、家庭厨房、各类交通工具以及地震体验、溺水急救等实体安全知识学习区……这里致力于以更丰富的演示场景帮助人们生动学习急救知识。
“我们常年奔走在急救一线,太了解‘黄金4分钟’抢救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中心大力科普急救知识,希望可以在120赶到救援现场之前充分运用并发挥公众的力量。”付杰感慨地说。
近年来,海南省计划构建并推行“AED-120-医院”三位一体的“生命线”救护模式。“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AED是一个救命的设备,可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付杰说,“当公众拨打了120,由于紧急性、突发性、地域分散等原因导致救护车很难在黄金4分钟内赶到现场,因此我们十分鼓励公众学习AED使用方法,只有人人都学会了急救,急救才能真正服务于所有人。”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AED,付杰做了详细介绍:“AED使用非常简单,全程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概括起来就是‘三步两离开’。三步分为开机、贴电极片、按除颤键放电;两离开是指设备分析心律与除颤的时候所有人要离开患者。AED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不会因为误操作伤害到患者并且会自动分析有关参数。如今,伴随‘好心人法’的出台相信会有更多人勇敢加入施救者行列。”
“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些目标需要实现。第一是继续加大AED的投放量;第二是继续提高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第三是充分发挥120在急救过程中的作用,指导市民自救互救、现场施救。”付杰道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与此同时,他也期待着AED设备的生产企业可以加强创新研发,生产便携式、家庭式的AED,帮助公众多接触、会使用。
跑在一线 延续发扬机场急救的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