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9 07:56:00来源:融易新媒体
没有公开仪式,没有众人簇拥,12月18日,在一个晴朗的冬日,商界“教父”柳传志低调宣布退休。
正式公告前48小时,消息不胫而走。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性人物,柳传志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40岁时以20万元启动资金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下海”创业,35年间亲手培育了联想控股(03396,HK)、联想集团(00992,HK)等上市公司,创造千亿市值,较创业时翻了50万倍。
柳传志身边的人多亲昵地称他为“老爷子”,像是称呼家中的一位长辈。他已入古稀之年,也确实是位老人了,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总是声音洪亮,身材挺拔,精神百倍。
他看起来不像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但柳传志身边的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他的精力大不如前,身体也常常抱恙,此前他已将参与发起设立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职务都“退得一干二净”,一些答应参与的活动和采访最终也未能成行,直到近期还曾出国调养身体。
柳传志曾多次提及退休。60岁时他将权力移交给杨元庆和郭为,第一次从一线退居幕后,65岁复出扭转联想集团危机,67岁再次退隐幕后,随后在联想控股IPO前夕,他也曾公开表达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在联想控股上市平稳期后退休。
三年,又三年,柳传志的愿望终于成真。创业35载,他是满怀激情的大将,谋篇布局,运筹帷幄,但他并不贪恋战场。他曾在多个场合以船来形容企业,而今,大船稳健前行、小船模样初显,船长宣布自己的航程已经结束,期待后来者居上。
“教父”也不是天生的企业家
“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柳传志以此勉励自己和创业者。
没当过首富,没上过富豪榜,但这并不妨碍柳传志被称为商界“教父”,财富根本不足以衡量其江湖地位。
柳传志没有写过书,但江湖上都是他的传说。以他或联想为研究对象的书籍文章数不胜数,若是读中国民营企业的创业史或者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哲学,柳传志和他创立的联想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柳传志35年商海生涯,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次创业,以联想集团为主体,柳传志从中科院的一个研究员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实业家典范,带领中国民营企业在PC市场上一骑绝尘;第二次创业,以联想控股为基础,他成功转型为产业投资家,成为创业者口中的“教父”。
成为企业家,并非柳传志最初的宏愿。青年时代,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翱翔天际的空军飞行员,他也曾离梦想仅一步之遥,但最终进入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雷达专业,26岁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所。
柳传志的创业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不惑之年,柳传志在中科院的支持下,以20万元启动资金在一间小平房内创办了联想的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随后,联想“汉卡”名声大噪,联想由AST代理商切入计算机行业,发展自有品牌,于2004年吃进IBM的全球PC业务,最终联想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PC品牌。
世界500强企业——联想的从无到有,百字已可说完,但柳传志曾经经历的坎坷与挫折却难与人述。“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我们更充满了拼命咬牙坚持、突破九死一生、登上阶段性顶峰的愉悦。”2014年联想30年时,柳传志曾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联想在创业初期曾遭遇两次骗局,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第一次是启动资金20万元被骗走14万元,第二次是业务刚刚起步被骗走300万元,“当时拿块砖拍他脑袋的心都有”。柳传志曾多次讲起这两段经历,令人欷歔。
联想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联想“汉卡”横空出世,融易新媒体,“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拓展香港地区市场,但第一次重大经营危机尾随而至。由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出现失误,1995年香港联想(联想子公司)报出1.95亿港元巨亏,股价最悲惨时跌到只剩0.29港元/股。
“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柳传志以此勉励自己和创业者,他曾对媒体表示,危机中他从未想过放弃,“我知道,已经有很多员工在跟着我,我要是一放松,企业立马就完了。”而正是一个个危机串起了联想的传奇过往,也成为后来者避开陷阱的一个个启示。
进退之间的妥协艺术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柳传志的这句话流传甚广。
行稳致远是柳传志的追求,相较于爆发性强,他似乎更加偏爱“长跑型”战略。在他的办公室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悬挂在墙上,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也是取自于此,流露出他对于远大抱负和坚强意志的欣赏。
他自称偏执狂,“在这个领域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种好地里的”。
但在公司战略执行上,他善于“绕墙而走”——穿墙而过、死磕政策,容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柳传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