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7 17:41:24来源:融易新媒体
据说视觉将成为万物互联下的主要交互选择,无处不显示,所以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终究会是屏的。所以,智屏、折叠屏、AR、VR、MR……创新应用层出不穷,风生水起,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半导体显示行业似乎就别有洞天,水深火热了。
周期底部 面板厂商各尽解数
据CINNO Research全球面板厂财务报告数据显示,LGD今年三季度营业利润亏损约26.3亿元,亏损额已达2012年以来最差经营表现;LGD前三季度累计亏损预计超过人民币60亿元,2019年全年或为其史上最大亏损年。同时,LGD宣布考虑撤出中小尺寸面板产业。10月30日,面板厂商集中发出三季报,其中友达单季亏损超10亿元人民币,前三季共亏损约27亿元。
记者了解到,自从2018年以来,由于产能集中释放,尤其是大尺寸遭遇供大于求的情况,面板价格“跌跌不休”,甚至跌破部分面板厂商的现金成本,部分运营效率和效益较低的厂商已经持续亏损,仅有以TCL华星和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面板龙头企业还能实现盈利。据公告显示,TCL华星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8亿元,京东方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但后者也确认了9.8亿元的少数股东亏损。
自液晶显示在日本量产应用以来,半导体显示行业20多年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亏损季来临,正如此前预测,面板行业已入寒冬。
此前,三星显示已于10月10日宣布将投入约110.6亿美元的资金,将其韩国一条LCD生产线转变为生产QD-OLED屏幕。与此同时,中国台湾面板双虎友达、群创面对持续亏损的态势,有意严控大尺寸面板投片,转而冲刺工控、车载等中小尺寸面板,有意回避与中国大陆厂商在电视面板的正面竞争。
产业加速转移 国产化趋势确立
半导体显示产业经历了从日本向韩国再向中国台湾转移的过程,而近十年是中国大陆企业超过韩国、中国台湾成为全球第一的十年时间。据IHS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面板市场份额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随着后续新增的产能的陆续释放,2023年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将提升至58%,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稳居全球第一。
在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过程中,最受益的显然是国内面板双雄京东方和TCL华星,而这两家也是全球少数具备10.5/11代线产能的面板厂商。
依据测算,10.5代线切割65吋和75吋的面板使用率超过94%,而8.6代线在65吋和58吋混切的情况下,面板利用率也只有89%,75吋则是没有产线可混切。据IHS最新统计,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占60吋及以上尺寸LCD电视面板的市场份额高达33.9%,较一年前增长近10倍。在此趋势下,10.5代线就对落后产能形成降维打击优势,更匹配高端、大尺寸的市场需求,将在大尺寸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持续提升。
变革和机遇 TCL华星最具成长价值
据悉,TCL华星2012至2018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2%,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达28.4%。TCL华星在原有的2条8.5代线满销满产基础上,今年新增1条6代LTPS产线满产,第1条11代线在今年快速爬坡即将年底满产,柔性AMOLED线也在第四季度将量产,第2条11代线将在2021年投产,未来5年TCL华星产能复合增速将达到18%,到2021年市占率预计将升至全球第2位,成为未来5年成长最快的面板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TCL集团在今年4月份完成资产重组,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其战略意义和效果均在数据上得以体现。三季报显示,以备考口径统计,TCL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11.6亿元,同比增长19.2%,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9.3%。
群智咨询(Sigmaintell)报告显示,四季度中国电视厂商备货积极以及海外厂商备货需求走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供需比缩小至6.2%,尽管整体依然处于微幅供过于求,但部分尺寸供需已经趋于平衡,面板价格逐步触底。同时,10月至11月电视面板备货需求好于预期,预计11月大部分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有望止跌回稳。
作为TCL集团重组后的核心资产,TCL华星通过高效的产线投资布局、产业链协同优势和领先的管理水平,在主要面板厂商亏损不断放大的情况下,持续保持运营效率和效益全球领先,表现出显著优于同业的周期抵御能力。报告期内,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净利润13.0亿元,同比下降28.7%,在面板逐步触底的背景下取得相对较优的成绩,融易新媒体,全球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