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19:33:13来源:新媒体
所谓Buyout,即“控股并购”,指的是购买一个公司的多数或控制股权,然后通过改组业务、削减成本等大刀阔斧的改造,使得标的资产升值。门槛之高,使得Buyout历来遭视为投资界皇冠上的明珠。
犹记得上周,银湖资本宣布旗下第七只旗舰基金已完成205亿美元募集,缔造自家史上最大的一只旗舰基金。其中颇为意外的是新基金将放弃少数股权投资,专注于大型Buyouts。
背后原因很现实原来2021年疫情期间,银湖资本进行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少数增长型投资,然而回报并不理想。而反观基金中表现更佳的案例,几乎都聚集在大型投资。
正如银湖资本联席CEO Greg Mondre所言:
“The returns are substantially higher when the bets are bigger.”(赌注越大,回报就越高)
这一思路无疑也给大洋彼岸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借鉴意义。当IPO赚钱效应越来越弱,Buyout是遭PE寄予厚望的一条路。某本土创投大佬曾感叹,每位PE投资人都有一颗做Buyout的心。
今年3月,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宣布加盟晨壹基金,和创始人刘晓丹共同担任管理合伙人,聚焦并购投资新未来。当并购潮起,Buyout也开始掀起热烈讨论。
然而,国内Buyout至今尚未迎来爆发时刻。清科研究中心曾指出,融易新媒体消息,相比于美国,中国本土Buyout基金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够。时至今日,国内Buyout成功案例依然并不多见。其中2017年高瓴私有化百丽,算是为数不多的经典案例。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从资金端来看,一般Buyout的基金期限至少在510年,而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常年缺少长线资金。受限于投资期限,许多本土PE基金难以进行Buyout尝试。同时,要买下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意味着动辄数十亿乃至百亿的投资金额,对很多PE来说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对比少数股权投资,Buyout有更高的门槛交易更加复杂、对投后管理的要求更高。能够买到好的资产只是Buyout的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投后运营。
当初高瓴成为百丽的控股股东之后,便开始对百丽大刀阔斧的改造与赋能,一度超过120名高瓴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员工进入百丽工作,才让这个“濒死”的品牌焕发新生。
可以说,从识别优秀标的,到竞价、运营,以及最终卖出,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考验。正如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胡晓玲近日在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警示,未来可能会进入并购风起云涌的时代,“但并购的失败率达80%”,要心怀敬畏。
序幕拉开,但征途依旧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