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0:21:10来源:融易新媒体
“正式通车”两月后,首批陆股通和港股通ETF的交易数据正在逐步升温。
根据港交所公示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号,北向资金总成交额为10.36亿元,南向资金为125.21亿港元,交易金额来看呈现“北冷南热”的态势,南向资金总成交额超过了北向资金总成交额约11倍之多;南下资金持有ETF金额7.16亿港元,南下资金的交易属性更强,北上资金的配置占比相对大。
虽然,目前交易量较为有限,但在华夏基金执行总经理徐猛看来,参考个股的互联互通情况,新机制开始运行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印证和迭代,ETF互联互通有望成为越来越重要和活跃的交投渠道。未来,以科创50ETF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类ETF有望逐步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通机制利好头部基金管理人和头部产品,促使强者恒强,同时也有助于两地基金管理人在产品创新、宣传和投资者教育等做得更好。
在基金公司重点关注的投资者教育领域,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内地一些基金公司在港股市场可能欠缺品牌效应,借鉴境外基金管理人的经验,同时需要跟在境内或境外的母/子公司通力合作,使用双方和投资者沟通的渠道和资源,针对性地制定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全方位投资服务方案。
“正式通车”两月:北冷南热
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ETF通)于2022年7月4日正式启动,目前,首批纳入ETF通的产品有87只,包括北向83只和南向4只。
截至9月1号,北向资金总成交额为10.36亿元,南向资金为125.21亿港元,交易金额来看呈现“北冷南热”的态势,南向资金总成交额超过了北向资金总成交额的12倍之多;南下资金持有ETF金额7.16亿港元,南下资金的交易属性更强,北上资金的配置占比相对大。
虽然,目前交易量较为有限,但参考个股的互联互通情况,截至今年8月底,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达到约1.7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4万亿港元,沪深港通交投活跃;而2014年个股互联互通刚开放时,前期累计净买入规模和增速也并不高。“新机制开始运行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印证和迭代,让市场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其特点和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参与。”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华夏基金执行总经理徐猛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A股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市场情绪的逐步好转,A股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外资长期配置A股市场的趋势不变,ETF互联互通有望成为越来越重要和活跃的交投渠道。
“目前境内ETF产品种类丰富、规模较大,且有一些境外稀缺行业赛道类ETF产品,如食品饮料ETF、碳中和ETF、新能车ETF等,未来以科创50ETF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类ETF有望逐步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徐猛表示。
南向产品方面,目前只有4只宽基指数ETF.其中,南方东英的恒生科技指数ETF中获得最高的流入金额。在9月5日毕马威主办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华南一家公募香港子公司量化投资部主管提到,港股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ETP,融易新媒体,比如杠杆反向、主动管理ETF等,尚未纳入ETF互通的投资范围内。期待之后ETF互通能纳入香港更多的ETF产品,实现ETF互通下的互惠双赢。
“现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已包含smartbeta、主动型、杠杆及反向、ESG、铁矿、碳期货、货币市场等品种ETP产品,其多元化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ETF正式纳入沪深港通资格证券,有助推动香港和内地ETF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遇。”香港交易所市场科助理副总裁李颖文补充道。
投教破局之道
包括徐猛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ETF通机制利好头部基金管理人和头部产品,促使强者恒强。ETF的开放也可同时提升两地市场的竞争力,在产品创新、宣传和投资者教育等做得更好。
从发行渠道看,境内ETF场内销售渠道以券商为主,场外销售渠道以银行和互联网平台为主,场外资金通过ETF联接基金的形式配置ETF.徐猛介绍,当下,境内ETF的持有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特别在行业主题型ETF产品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更大,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者教育是当前市场推广的重点。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主要形成了一套针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ETF业务运作方案,包括首发产品宣传和后续持营活动,但他认为,基金公司针对海外投资者的运作经验不足,还有较多提升空间。“内地基金公司未来需要借鉴境外基金管理人的经验,针对性地制定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全方位投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