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3 02:02:47来源:每日商报
“左手公益,右手生意?”、“戴着面具割韭菜?”、“脱去公益外衣,准备靠上市保命?”……在风口浪尖下,在漫天质疑中,5月7日,水滴公司终于“跌跌撞撞”地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创造历史地成为中国在纽交所的“保险科技第一股”。
跌跌撞撞地上市,但并不意味着踉踉跄跄就此结束。发行价定为12美元的水滴公司,开盘仅10.25美元,低开15%,当日收盘价更是下跌至9.7美元,跌幅近20%。上市首日,水滴公司就陷入了“开盘就破发、一路跌跌跌”的尴尬境地,但其实回过头来,这一“定时炸弹”早在大半月前就已悄然埋下了。
4月17日,水滴公司正式递交赴美IPO申请,消息刚一“昭告天下”,来自各界的铺天盖地的争议声、质疑声、嘲讽声就如惊涛骇浪般迅速淹没了这一滴“水滴”。短短20天,负面舆论的声音并没有消散下去,反而有着愈演愈烈的征兆,归根结底,还是水滴公司没有将大众心中的一些疑虑解释清楚:公益平台、慈善组织、商业公司,哪个才是你真正的标签?三大业务之一的水滴互助关停后,商业链是否会就此断链?3年亏损近12亿元,再度起航要靠什么乘风破浪?
公益?商业?真正的标签到底是什么?
分文不收不要紧 “千亿流量”更心动
创立于2016年的水滴公司,在今年3月底前,旗下主营业务分为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后文简称水滴保)3大类,虽然仅成立5年,但水滴公司已成功打造了专属自身的较为成熟的商业链——“筹款-互助-保险”。
作为水滴公司的“当家花旦”,因为区别于传统的救助方式,水滴筹自成立以来就迅速被大众熟知。0服务费,所有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水滴筹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家庭提供筹款平台过程中,最令人连连称赞、频频拥护的两大特点。“筹款渠道的白月光”这一印象逐渐深入人心,但正因为叠加了太多美好的标签,当水滴公司发布公告准备上市时,不少人懵了、震惊了、愤怒了:公益平台要开始做生意了?慈善组织也能上市?
“水滴筹并非公益,而是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上市当晚,水滴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沈鹏的公开表态,虽然没有给一边倒的舆论局势带来力挽狂澜的改变,但却给了大众一个新的选项——它只是一个商业公司。
过于美好,往往会让人们忽略了事物的本质。没错,自始至终,商业公司才是水滴公司真正的标签,而水滴筹,它只是一个互联网大病筹款工具,如果一定要为它的标签进行排序,它首先是水滴公司的产品,然后才是对社会有益的平台。这时,可能又有人要提出疑问了:如果水滴筹真的只是一个分文不收的产品,甚至运营它还要倒贴,那水滴公司图什么?
图它的“千亿流量”!美团为什么收购摩拜?阿里为什么扶持哈啰?明眼人都知道,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平台能不能赚钱,而是其带来的大量流量和广大用户。水滴公司的企图也是亦然,通过家喻户晓的水滴筹吸收流量和关注,再通过水滴互助潜移默化地培养用户的保险意识,最后引流到水滴保上,就可以转化成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了。
美好不易常驻。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超170万患者通过水滴筹获得了3.4亿人370多亿元的捐款。爱心数据非常可观,但近年来,关于水滴筹的负面新闻却不时爆出:“扫楼式筹款”、“爱心当买卖”、“吃人血馒头”……真真假假,亦真亦假。但尽管如此,退一万步讲,水滴筹确实真真实实地帮助到了170多万个家庭重获新生,其中的“苦劳”,不可否认。
网络互助行业进入瓶颈期
关停水滴互助或是明智之举
如果说水滴筹一直处于这股舆论“龙卷风”的核心区域,那么一个多月后,大众重谈水滴互助的关停,则为这股“不消停”的舆论又扎扎实实地添了一波势。
在水滴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作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的水滴保,2018年的首年保费(FYP)中85%的流量源自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两大内部平台。而今年3月底,水滴互助的突然“关门”,直接切断了原本商业链的中间环节,外界担忧自此诞生:商业链是迎来重塑新生的机遇,还是会就此造成水滴筹和水滴保的“遥遥相望”、不复辉煌?
其实并不突然,一切都早有预兆。短短一年,百度灯火互助“熄火”、美团互助下线、轻松互助关停,多个大型网络互助平台接二连三地倒下,就已经在预警着一个潜藏危机的到来——网络互助行业即将进入严重的瓶颈期。瓶颈期的由来是什么?用户分摊费用越来越高,平台运行合规成本大幅增加,行业仍处于无监管状态,等等,细细想来,不管是用户,还是平台,都在承担越来越重的负担,所以,瓶颈期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