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06 09:12:03来源: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今年以来,截至5月5日,根据退市新规,有94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大多因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审计意见等标准。
另外,今年已有16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退市事先告知书或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监管工作函,其中,7家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6家触及面值退市指标,1家因吸收合并,1家主动退市,1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
市场人士认为,退市新规着重对企业经营持续能力进行考量,在此背景下,多家“壳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风险大增,投资者需摆正心态、慎重投资。在退市新规下,今年退市力度将加大,退市公司数量将显著提升。
两大主因让上市公司“披星戴帽”
《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5日,今年以来,依据退市新规的相关规定,6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股票简称加*ST),28家公司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二是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如4月28日,绿景控股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5月6日开市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绿景控股”变更为“*ST绿景”。4月30日,跨境通发布公告表示,因2020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5月7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跨境通”变更为“*ST跨境”。
退市新规完善了财务类退市标准,通过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的组合指标,力求准确刻画“壳公司”,并将审计意见退市指标纳入财务类退市类型。根据退市新规,若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等任一指标,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公司2021年年报再次触及上述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将触及终止上市指标。
另外,为了避免上市公司规避营业收入需达到1亿元的指标,退市新规进一步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以明确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在发布2020年年报的同时,还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情况专项报告。对于存在突击利用贸易等业务构造收入的上市公司,交易所则进一步发出年报信披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补充披露营业收入是否与主营业务有关等。
“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大多存在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企业战略出现偏差、公司治理水平偏低等问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原因来看,主要是触发了财务类指标,这不仅和近期年报密集公布直接有关,也和财务造假退市问题的前期清理效果密切相关。
“退市新规对企业的经营持续能力考量是比较高的,重点警示一些上市后疏于管理或者炒概念,而忽视对实际经营重视的公司。”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及退市新规的执行,*ST类公司的退市风险度大增,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尚不能判断该公司经营会实质性好转,一定要慎重投资。
预计今年退市公司数量会显著上升
随着2020年年报的披露,也有部分暂停上市公司走向“退市”。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5日,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今年以来,去年暂停上市的公司中,有7家公司因2020年年报中净资产或净利润继续为负,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收到了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或监管工作函。(注:据沪深交易所规定,退市新规生效实施前已经被暂停上市的公司,适用原退市规则决定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
此外,截至5月5日18点记者发稿,暂停上市的公司中,*ST北讯虽然尚未收到交易所的退市“通知”,但是已经触及交易所终止上市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