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7 08:04:21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路炳阳 北京报道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03969.HK)海外市场逐年萎缩,业务签约额和收入大幅下降,海外业务拓展形势日趋严峻。
海外市场逐年萎缩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中国通号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通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国际”)日前召开2021年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通号海外签约额仅完成了不到3亿元人民币。据记者了解,2020年中国通号海外签约额任务目标是“保30亿,争50亿”,也就是说,实际完成额不及任务目标一成。
实际上,自2015年中国通号上市以来,2016年~2020年,通号国际连续5年都没有完成海外市场任务目标。不仅如此,其海外市场签约额占任务目标额比例也在逐年萎缩。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2018年和2019年中国通号海外业务签约额分别是任务目标值的不到30%、不到20%,至2020年再次滑落至不到10%。
海外市场签约额逐年萎缩直接传导至海外营收逐年下滑。2016年~2019年,中国通号海外业务营收分别为7.16亿元、7.83亿元、5.37亿元和5.47亿元,海外业务营收占总营业收入比逐年下降,分别为2.42%、2.28%、1.34%和1.31%。
中国通号海外业务一蹶不振导致中国通号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通号曾提出要形成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和海外业务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要达到800亿元和100亿元;在经济指标方面,通号国际方面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年新签合同额60亿元、营业收入42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的目标。很明显,这些目标都与当前实际完成情况相去甚远。
独立拓展业务能力欠缺
中国通号海外业务为何多年萎靡不振?通号国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作为通号海外业务的排头兵和主力,通号国际最大的问题在于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能力不足,投融资能力欠缺,不具备投资并购经验和能力,尤其在独立出海,拓展海外业务时凸显了上述业务短板,从而导致工程承包能力受限。
该人士对记者举例称,2016年~2019年中国通号海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逐年下降,但2020年,中国通号海外市场营收却异军突起,大幅增长至9.15亿元,同比增长67.20%,为历史最高,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也稍有回升,达到2.28%。通号国际海外业务为何会突然逆势增长呢?
该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称,铁路工程海外业务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和利润厚的特点。通号国际2020年海外市场收入大幅增长体现在“周期长”这个特点上。他称,铁路海外工程从意向、签约到最后实施,一般要经历3~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2020年的营收增长,对应的是中国通号在2015~2016年海外拓展情况。
回溯2015~2016年,中国铁路多家央企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总”)主导下,集体抱团“出海”,中标了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中铁总随后将这些项目中的通信信号工程项目交给了中国通号。
中国通号2020年年报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国通号方面称,2020年海外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是积极推进印度尼西亚雅万、匈塞铁路等海外项目建设而形成的收入。
上述通号国际人士说,很明显,在2015~2016年期间,通号国际在抱团“出海”中,依靠其他央企的经验和能力,“借力”获得了一些优质项目,从而带动营收,一旦独立出海“单打独斗”,水土不服的问题就显露无疑。
其中典型案例就是中国通号阿根廷萨缅托线(SARMIENTO)和米特雷线(MITRE)两条城铁信号系统改造工程。
中国通号于2013年7月独立中标阿根廷萨缅托线(SARMIENTO)和米特雷线(MITRE)两条城铁信号系统改造工程。至今8年过去了,萨缅托线项目仍未交付,距离合同规定的项目竣工日也已过了整整6年。据记者了解,针对该项目,通号国际目前只能通过外聘律师,维护权益,防止更大的商业风险(详见《中国经营报》2018年11月7日报道《“萨缅托魔咒”示警:中国通号阿根廷项目交付难局》)。
人才与考核短板
除自身竞争能力不强外,通号国际海外项目管控与执行力也有待加强。
针对全年任务考核,通号国际多人士对公司绩效发放进行质疑。虽然2020年度公司新签合同实际完成额不及任务目标一成,但通号国际仍采用提前借支的方式,对经营类人员发放了年终绩效,借支金额从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不过通号国际也同时要求,借支金额待续签合同核算市场经营奖励时扣减,但并未确定具体归还时间。通号国际多人士质疑,这是否存在违规发放绩效的可能。